問
不同品牌轎車的保養周期差異大嗎?
不同品牌轎車的保養周期存在差異。
日系、韓系、中系車一般是 5000 公里或半年保養一次,德系車基本是 10000 公里或一年保養一次,法系車保養間隔最長,能達到 15000 公里或一年。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發動機加工工藝不同,有的發動機材質好、精密度高,磨損小;所用機油品質不同,想延長保養周期可用長效的 PAO 機油。
駕駛環境影響大,國內有各種極端地理環境,如高寒、高濕、高溫、高原等,總不能每個省市都給不同換油周期,所以就把換油周期提前。而且堵車時發動機轉速低,機油循環慢散熱差會氧化,低溫時汽油與機油混合會稀釋機油。還有短途走走停停、低溫運行對發動機不利,機油易乳化。
燃油中的機械雜質和水份對機油影響大,廉價私油可能不考慮這些因素。
空氣質量方面,只要空氣濾設計好就能應付,有些地區空氣質量好,因空氣提前換油有點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廠家和 4S 店的策略也有影響,廠家不愿與 4S 店對立,消費者對換油周期不太敏感,所以按較保守的周期推薦。4S 店希望車輛進店次數多增加利潤。
質保期內按官方推薦保養,出保后用好點的機油可適當延長保養周期,半合成機油可用 8000 公里,好的全合成機油能到 18000 公里。
總之,保養周期受多種因素影響,車主要參考廠家保養手冊,并結合實際駕駛情況來確定。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評估二手車里程數的真實性,可通過查看內飾磨損、輪胎與剎車片情況、查詢維保記錄等多種方式。內飾中,常接觸的方向盤、座椅等部位磨損程度能反映使用頻率;輪胎正常5萬公里左右有明顯磨損,4個輪胎新舊差異大或剎車盤過新可能有問題;維保記錄可從4S店、
智駕數據閉環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差異顯著。在數據采集場景,早期多依靠采集車規模化采集,如今量產車長尾場景采集漸成主流,像理想汽車就利用車主駕駛數據訓練模型。數據標注場景中,正從傳統方式向 AI 自動化高精度標注轉變,蔚來 NWM 甚至無需數據
選擇自駕游車輛時,判斷四驅系統對不同路況的重要性,需結合路況的復雜程度與特性。在干燥鋪裝路面,四驅系統作用相對有限,但能提升操控穩定性;而在濕滑路面,四驅可將動力均勻分配到四輪,增加抓地力,降低打滑風險。在泥濘、崎嶇的非鋪裝路面,四驅強大的
新車和舊車的車輛殘值評估方式存在明顯不同。新車評估主要聚焦于品牌影響力、車型受歡迎程度、顏色是否主流、配置高低等固有因素,同時參考廠商指導價等費用。而舊車評估除了要考慮上述部分因素外,車齡、行駛里程、過戶次數、保養情況等動態因素對其影響更大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領主怎么樣?
領主優惠信息有哪些?
領主空間怎么樣?
領主性能怎么樣?
領主百公里加速怎么樣?
領主安全配置怎么樣?
領主智駕配置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