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一汽大眾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進取、開拓創新的奮斗史。1991 年 2 月 6 日它正式成立,總部位于長春,同年捷達轎車以組裝方式下線,次年國產化捷達上市。此后,從開啟雙品牌運營,到多個生產基地落成,再到運用先進技術推出眾多車型,如高爾夫速騰等。多年來,它持續提升生產能力、優化質量把控、重視技術研發,在汽車領域留下了堅實而閃耀的足跡 。

1995 年,對于一汽大眾而言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奧迪轎車納入一汽 - 大眾生產,公司開啟了雙品牌運營模式,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線,提升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6 年 7 月,大眾發動機車間全面建成投產,這無疑為一汽大眾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完善了整個生產體系,使得生產環節更加順暢高效。

時間來到 1998 年,第 1 萬輛新捷達王轎車下線,同年 11 月中旬“捷達都市先鋒”也成功下線,捷達系列不斷推陳出新,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持續擴大。1999 年 3 月,捷達更是實現了重大突破,成為我國國產轎車中首輛符合國際標準的賽車,這不僅展示了捷達卓越的性能,也為一汽大眾在汽車技術和品質上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進入新千年,2003 年中旬,備受矚目的高爾夫轎車在我國正式上市,這款經典車型的引入,豐富了一汽大眾的產品矩陣,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2007 年,速騰正式發布,它采用的 TSI 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技術,在當時堪稱先進,彰顯了一汽大眾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和追求,也為后續車型的技術升級奠定了基礎。

2008 年,新款寶來上市,搭載大眾 TS2 + DSP 動力總成系統,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出色的動力體驗。2009 年,第 6 代高爾夫在 10 月正式上市,同年 5 月大眾西南基地生產線落成,這一年既有新產品的推出,又有新生產基地的建成,標志著一汽大眾在產品和產能上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2014 年,一汽大眾繼續穩步前行,8 月佛山分公司完成第 10 萬輛轎車生產,11 月華東基地正式開工,企業的生產布局不斷優化,生產規模逐步擴大。2017 年,更是迎來了重大里程碑,8 月完成 1500 萬臺車整車下線,同時建成八大專業生產工廠,6 月技術開發聲學中心落成,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技術研發設施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2018 年年底,當年第 200 萬輛整車在長春基地下線,年產量突破 200 萬輛,這一成績再次證明了一汽大眾的強大實力和市場認可度。2021 年 5 月,一汽大眾舉辦成立 30 周年慶典,三十年的風雨兼程,三十年的砥礪前行,它用輝煌的成績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篇章。

如今,經過多年的蓬勃發展,一汽大眾現已具備日產 1000 多輛整車的生產能力,部分整車、總成及零部件實現出口。其產品線豐富多樣,涵蓋了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奧迪等眾多系列轎車,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制造工藝上,采用世界領先的大眾集團 MQB 和 MLB 平臺,生產環節運用國際領先設備和工藝,確保了產品的高品質。在質量把控上,始終堅守質量至上原則,持續開展質量改進工作;在技術研發方面,擁有多個重要技術部門,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同時,一汽大眾還帶動了供應商體系的成長,建立了高效的營銷網絡,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汽車行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奧迪A4L
奧迪A4L
28.98-40.08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汽車搭電所需電瓶容量并無固定標準,需綜合車型、使用場景等多方面因素考量。車輛啟動需短時大電流放電,像啟動電機瞬間電流約一百五十安,若支持5C放電,30Ah的電瓶就能滿足。小排量私家車日常啟動,6000毫安應急啟動電源通常即可,極端情況可選擇
從汽車搭電視頻教程 24 中,能學到多種判斷電瓶正負極的方法。比如通過查看電瓶上的標識,標有“+”“POS”的是正極,“-”“NEG”的是負極;觀察極柱特征,直徑大、導電桿粗的多為正極,且舊蓄電池正極柱多呈深褐色,負極柱呈灰色;還能借助工具
小型車和大型車的救援拖車費用收費不一樣。在城區內,小型車拖車一次通常200元,大型車則要400元。城區外公路拖車,小型車空車每公里2元、重車每公里5元,大型車空車每公里4元、重車每公里15元,且兩者基價也不同。此外,車輛重量、救援地點、路程
24小時救援熱線拖車服務的收費標準并非固定,而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收費涵蓋基礎費用與拖車距離費用等。基礎費用大多在100 - 300元,拖車按公里計費,每公里常見收費為10 - 20元。此外,遠途、特殊車型、額外服務等也會使費用增加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