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固態電池的成本何時能降低?
汽車固態電池成本有望在 2030 年左右開啟降本通道。業內普遍預計,2027 年左右全固態電池將實現量產上車,但初期成本依舊較高。隨著制造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成熟度逐步提升,到 2030 年左右全固態電池應用規模大于 10GWh 時,電芯價格將降至 1 元人民幣 /Wh 左右,2035 年還有望進一步降至 0.6 - 0.7 元人民幣 /Wh ,屆時成本將得到顯著降低 。
除了全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的成本變化也值得關注。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生產規模的擴大,半固態電池綜合成本有望在2035年降至0.4元人民幣/Wh以下。這一價格優勢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無疑將成為重要的競爭力因素。
不同企業在固態電池降本的進程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像比亞迪,2025年3月2日宣布其硫化物固態電池產線完成設備聯調,首批試制電芯能量密度突破380Wh/kg,更是將原定2027年的量產計劃提前至2026年四季度。而寧德時代在投資者會議中透露,2026年固態電池包成本預計降至0.6元/Wh,較當前液態電池下降33% 。這些頭部企業的技術突破和量產計劃,都在為固態電池成本的降低注入強大動力。
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還涉及產線升級成本。在2030年左右,當固態電池與液態電池成本相差不大時,一線動力電池廠商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競爭力,將會全力推動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通過規模化效應,分攤研發成本、降低原材料采購價格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從而進一步降低固態電池的成本。
從政策和資本層面來看,政策支持和資本推動對固態電池成本降低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政策支持下,企業有更多資源和動力去投入研發與生產,加快技術迭代和規模擴張;資本的涌入則為企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助力企業建設新的生產線、引進先進設備和人才等,這些都有助于固態電池成本的降低。
綜上所述,汽車固態電池成本的降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2030年左右開啟的降本通道,將隨著技術、規模、企業行動以及政策資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讓固態電池在未來幾年迎來成本的顯著優化。這不僅會推動汽車行業向更加高效、環保的方向發展,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和更好的產品體驗。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