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 4matic 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奔馳 4matic 的發展歷程起始于 1903 年,當時奔馳就確立了在條件糟糕的路面上,四輪抓地力至關重要的方針。

1985 年,4MATIC 四驅系統首次出現在法蘭克福車展,并于 1987 年在 W124 E 級轎車中實際投入使用。第一代 4MATIC 采用可鎖止的中央和后橋差速器,中央差速器有兩套獨立工作的電控離合器,能實現多種驅動模式。

之后,第二代 4MATIC 于 1998/1999 年應用在 W210 車型上,結構有所改進。

第三代與第二代的不同在于多了發動機自穩定控制裝置。

目前 4MATIC 已裝載在包括 C 系列、E 系列、R 系列、S 系列、維雅諾以及全部 SUV 系列內的 48 款車型里。

4MATIC 的命名源于 4 Wheel Drive 和 Automatic 的組合。它的特點是機械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設計緊湊、輕巧,在摩擦力表現上優異,燃油經濟性、舒適性和安全性出色。

隨著技術發展,4MATIC 在不同車型上的調校有所不同,以適應不同的需求。比如在 S 級上配合柔軟舒適底盤,在 GL 級上兼顧舒適和越野性能,在 G 級上展現出強大的越野能力。

2014 年,奔馳為中國市場打造的長軸距 C 級車和 E 級車增加了 4MATIC 車型,進一步增強了掌控力和動力性能。其前后軸扭矩分配比為 45:55,采用四輪驅動電子牽引輔助系統 4ETS 代替常規差速鎖,與 7 速自動變速箱增強版完美結合,在各種路況下提供充分的控制力。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深藍L07
深藍L07
14.59-17.0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問界M5
問界M5
22.98-24.98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奧迪 quattro 越野的通過性參數有多個方面。 先看離地間隙,像奧迪 Q5 的離地間隙是 200mm,Q7 是 201mm,Q8 則達到了 220mm。離地間隙越大,底盤越不容易托底,應對復雜路況更輕松。 接近角方面,Q5 是 25°,
奧迪 Q6 的 quattro 能極大提升車輛操控性能。 首先是其核心的 Torsen 中央差速器,正常駕駛時平均分配動力,保證穩定操控。 遇到路面不平或車輪空轉,能迅速調整前后軸驅動力分配,確保車輛穩定。 車輪空轉或接觸不良時,ED
奧迪 Q8 五座版的內部空間那是相當不錯。 先說乘坐空間,前后排都很寬敞。后排乘客不會因為溜背造型而感到局促,乘坐感受很寬松。 再說天窗,奧迪 Q8 55 TFSI quattro 尊享動感型的天窗能給后排乘客帶來更好的視野。 車內的五座布
奧迪 Q5 55 quattro 與同級別車型相比,優勢眾多。 動力上,配備 2.0T 發動機,部分車型還加入 48V 輕混系統,低轉速扭矩大,功率和扭矩出色,啟停系統運行順暢,節能又省油,城市超車、高速行駛都輕松應對。 四驅方面,qu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