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 quattro 技術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AUDI quattro 技術誕生于 1977 年,其創意來自大眾的 Iltis SUV。當時奧迪預備測試部門負責人在芬蘭森林的測試中發現四驅車在彎道的優勢,隨后與底盤 R&D 部門負責人達成共識,將四驅系統移植到奧迪汽車上。經過半年,奧迪四輪驅動系統項目獲批,編號為 EA262。

第一代 quattro 采用空心軸向中央差速器傳遞動力,萬向軸向后輪傳遞動力,空心軸向前輪引導動力,解決了傳動系統后輪轉彎打滑的問題。

第二代 quattro 采用托森 A 型中央差速器,具備自鎖功能,正常行駛以 50:50 分配動力,車輪打滑時會將動力分配給附著力更好的車輪。

第三代 quattro 應用在自動擋車型上,采用帶電控多片離合器的行星齒輪中央差速器,讓 quattro 家喻戶曉。

第四代 quattro 采用托森 B 型中央差速器,有自鎖功能和 EDL 電子差速鎖,可手動鎖止或電子控制。

第五代 quattro 與 ESP 結合,讓車輛更穩定。

第六代 quattro 中央差速器從托森 B 型換成托森 C 型,電子元件監控車輪狀態速度更快,系統更智能、使用更簡單。

第七代 quattro 用冠狀齒輪差速器,體積小,扭矩調節范圍大。

全世界最早的四驅系統由戴姆勒公司在 1907 年發明,而奧迪 Quattro 系統于 1980 年在日內瓦車展亮相。最初它為比賽開發,搭載的賽車在賽事中取得佳績。

奧迪是第一個把四驅技術應用在民用轎車上的品牌,quattro 一直秉承輕量化和優良抓地力的理念。奧迪工程師在瑞典雪原測試時萌生在乘用車配備四驅系統的想法,利用空心軸傳動技術解決了越野車四驅機構移植到轎車的難題。

此后 40 年,根據不同布局和電控技術發展,采用多種差速器結構。在賽場,奧迪 quattro 技術大放異彩。1981 年車手漢努·米克拉駕駛奧迪賽車在瑞典拉力賽奪冠,法國女車手米歇爾·穆頓也駕駛奧迪 Quattro 賽車在圣雷莫拉力賽中奪冠。1982 年、1984 年奧迪車隊分別贏得 WRC 年度車隊和車手冠軍。

2018 年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型 e-tron 誕生,前后雙電機組成的四驅系統將 quattro 技術帶入電動時代。2020 年推出的 S 版本進化到 2.0 版本。42 年來,quattro 四驅系統不斷變革,從最初 50:50 恒定輸出比例,到 2005 年默認 40:60 動力配比并可自適應分配,再到后來帶動態矢量扭矩分配的自鎖式中央差速器的登場。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阿維塔07
阿維塔07
21.99-28.99萬
獲取底價
風云T9
風云T9
12.99-19.39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要根據配置準確查詢12方灑水車價格,需綜合底盤、上裝、選裝等多方面配置信息,參考多渠道價格并結合市場動態。底盤配置不同,如發動機、變速箱等差異會影響價格;上裝部分,罐體材質、灑水泵品牌等是關鍵因素;選裝配置如霧炮機組等也會使價格波動。此外,
沃爾沃 V40 的燃油經濟性不錯,百公里綜合油耗大致在 6 - 8 升。這一成績得益于先進發動機技術、輕量化車身結構,以及啟停、能量回收等節能技術。不過實際油耗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車輛維護方面,輪胎氣壓、磨損情況及機械狀況都會改變油耗;駕駛行
比亞迪速銳的油耗因車型、駕駛習慣、路況等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大致在 6 - 10 升左右。工信部數據顯示,其 1.5TI 手動擋和 1.5TID 雙離合車型百公里綜合油耗為 6.5L;實際中,1.5 排量搭配 5 擋手動變速箱車型平均油耗約
沒有試駕經驗,試乘試駕時要全方位留意諸多要點。首先要明確自身用車需求,這能讓試駕更有針對性。上車前了解試駕流程,上車后調好座椅、后視鏡等。試駕過程中,在不同路況感受車輛動力系統、懸掛系統等性能表現,關注舒適性,留意細節。試乘時坐在后排感受隔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