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60分及格論”引爭議大揭秘
近期,智駕“60 分及格論”引發了廣泛爭議,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在《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階段,圍繞標準制定的討論激烈。一些企業欲將夜間兒童橫穿公路、50 厘米紙箱及最苛刻的高速公路維修路段這三個極端工況寫入標準,而朱西產建議不要將這些極端場景寫入強標,這一觀點在網上掀起波瀾,甚至引發了網暴。
實際上,此次會議討論的智駕系統屬于 L2 級輔助駕駛系統,即“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在未達到 100 分的情況下,目前的智駕都并非自動駕駛,而是人機共駕模式,駕駛員始終是駕駛主體,智駕系統起輔助作用。
所謂的 60 分智駕系統,智駕能力相對有限,大約只能處理 60%左右的駕駛事務,剩余 40%左右的事情還需駕駛員親力親為。只要駕駛員雙手不脫離方向盤、雙眼留意前方路況,不脫離駕駛狀態,60 分的智駕系統在人機配合下,駕駛安全是有一定保障的。
除了 60 分,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還有其他關鍵分數。80 分的車型能在更復雜的場景指數測評中獲得“Good”評價;90 分代表能挑戰極限場景的智駕汽車;99 分在 L2 級別智能輔助駕駛中也有提及,與 60 分、90 分一樣不能脫離駕駛員監管,只是實現場景數量有區別;而 100 分代表無人駕駛,目前這一目標尚無法實現。
在橫穿馬路場景中,以移動目標識別為例,僅有 80%的駕駛員能做到準確識別障礙物,難以達到 100%的精準度。汽車在世界上已存在 100 多年,從傳統機械裝置到如今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不斷革新。智能網聯汽車的系統安全愈發重要,因為其核心功能逐漸轉移到系統上,即使整車硬件合格,系統漏洞也可能帶來潛在危險。
今年 6 月 4 日至 7 月 4 日,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對《智能網聯汽車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擬立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進行公示,該標準聚焦系統安全,提出多項具體要求。隨著組合駕駛輔助系統滲透率逐步提高,雖然改善了駕乘體驗,但也引發了一系列交通事故,制定強制性標準迫在眉睫。未來,智駕技術的安全與創新如何平衡,值得持續關注與探討。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