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瓶修復回流法主要包括什么?
新型電瓶修復回流法主要包括退返蓄電池修復方法和鉛酸蓄電池酸循環化成回流裝置兩方面。對于退返蓄電池,需先進行外觀篩選和微短路檢測,合格后補充電,再經放電分類為可修復和不可修復,可修復的又分易修復和難修復電池,各有對應修復工藝。鉛酸蓄電池酸循環化成回流裝置則由循環槽、回流管等構成,工作時酸液循環,利于電池多項操作及對接拆卸 。
在退返蓄電池修復方法中,外觀篩選要求電池無外觀破損、鼓脹變性或端子漏液腐蝕等情況。而微短路檢測有著明確的參數標準,外接電阻需控制在200m - 300m ,放電電流為40A - 50A ,在1s - 5s內電壓下降不超過2V才判定為無短路。完成這兩項檢測且合格后,就要對電池進行補充電,充電電壓為14.8V/只,限流0.15C - 0.25C ,當充電電流小于0.1A或者充電時間達到8h時停止充電。
隨后以0.5C電流恒流放電并記錄電壓值,依據放電時間 - 電壓曲線進行分類。若落后單格數不少于3個,就被認定為不可修復;若為1 - 2個,則屬于可修復電池。在可修復電池里,所有落后單格起點出現時間均小于10min且平均電壓下降速度不小于10mV/s的為易修復電池,反之則為難修復電池。它們有著不同的修復工藝,易修復電池要先以0.1C電流放電至0.1V ,靜置0.5h后全充電;難修復電池則要經歷多次充放電與靜置的過程。
鉛酸蓄電池酸循環化成回流裝置方面,循環槽頂面上的回流管,其頂端設有負壓風管接口,連接著四根帶有閥門的回流支管,旁邊便是電池組件。循環槽內的泵機連接內側管與對接機構。電池組件的電池本體注液口連接進液管和回液管。對接機構的對接座設計巧妙,有卡槽、內流道等。工作時,電池本體與對接座對接,泵機開啟,酸液便形成循環,能實現電池降溫、調整酸液密度等功能,還方便更改電池化成數量以及對接拆卸。
新型電瓶修復回流法通過退返蓄電池修復方法對回收電池進行有效篩選和針對性修復,利用鉛酸蓄電池酸循環化成回流裝置優化電池化成過程,從不同角度為電瓶修復提供了全面且有效的技術支持,提升了電瓶修復的效率和質量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