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防凍液化驗配方時,針對低溫性能的檢測方法和涉及配方因素有哪些?
無水防凍液低溫性能檢測方法主要有冰點測試(引用標準發(fā)動機冷卻液冰點測定法 SH/T 0090)和初晶點測試(引用標準 FOCT 28084 低凝冷卻液通用規(guī)范 4.3 條款),涉及配方因素包含基礎液組成(如丙二醇、乙二醇等多元醇)。冰點測試通過降溫記錄溫度畫曲線求冰點,但乙二醇比例大于 80%時存在局限;初晶點測試在液體渾濁時記錄溫度,能彌補“冰程”長體系的不足。綜合評定需兼顧冰點、初晶點和運動黏度。
在冰點測試過程中,需將試樣注入帶有攪拌裝置的冷卻管內,隨著溫度不斷降低,仔細記錄每一個溫度數(shù)據(jù),最后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繪制曲線,從而得出冰點數(shù)值。不過,當乙二醇在配方中的比例超過80%時,會出現(xiàn)“冰程”過長的現(xiàn)象,這就導致冰點數(shù)據(jù)無法精準反映無水防凍液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實際使用性能。
初晶點測試則是另一種重要的檢測方式。按照相關標準,當冷卻液體開始觀察到渾濁狀態(tài)時,此時記錄下的溫度就是初晶點。對于那些“冰程”較長的體系而言,初晶點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冷卻液在低溫下的真實狀態(tài)以及實際使用性能。
而在配方方面,基礎液組成對無水防凍液的低溫性能影響顯著。常用的多元醇,像丙二醇和乙二醇,各自有著不同的特性。丙二醇能夠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然而它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黏度較大;乙二醇雖然黏度較低,但其冰點相對較高。所以,將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作為基礎液,可以在確保低冰點的同時,有效降低溶液的黏度,進而提升無水防凍液在低溫環(huán)境下的流動性。
綜上所述,在化驗無水防凍液配方時,通過科學嚴謹?shù)谋c測試和初晶點測試方法,同時充分考慮基礎液組成等配方因素,才能全面、準確地評估其低溫性能,確保無水防凍液在寒冷環(huán)境下也能為車輛提供可靠的保護,保障車輛冷卻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