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卡回暖下掛車廠商困境與轉型探索
今年,重卡行業顯著回暖,然而掛車生產企業卻處境艱難。
在山東梁山這個“掛車之鄉”,上百家企業云集。除少數頭部企業外,多數中小掛車廠商生產模式高度趨同。它們大多采購關鍵零部件后簡單組裝成成品,核心技術依賴上游供應商。這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只能聚焦于價格。去年一款13米欄板掛車報價約8.5萬元,今年部分廠商為爭訂單,已將價格壓至7.8萬元,而其生產成本近7.5萬元,賣一輛車利潤僅3000元。
河北馳威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行業困境的縮影。今年上半年,其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0%,3月和5月單月訂單量不足百輛,而去年同期單月訂單量在200輛以上。
當前國內掛車企業中,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企業僅占15%。低技術投入使得產品缺乏競爭力,難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貨車司機張師傅駕駛的牽引車已使用8年,他深切感受到運輸行業的變化。以山東到北京線路為例,3年間運費大幅下降,如今比3年前減少了2000多元。張師傅每月除去必要開支,只能攢下7000元。運費降低,也影響了掛車的市場需求。
不過,也有企業積極探索轉型之路。湖南晟通天力汽車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鋁合金掛車,采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相比傳統鋼制掛車輕2 - 3噸,每百公里還能節油3 - 4升。雖然售價高出傳統產品2萬 - 3萬元,但憑借節能優勢,受到不少客戶青睞。
從行業整體發展歷程看,2016年GB1589標準實施,在2016 - 2018年期間,轎運車和液罐車更新率達60%,大量掛車使用年限在6 - 8年,如今部分掛車面臨更新換代,但市場需求卻未如預期增長。
在銷售模式上,一些重卡品牌推出金融方案,如某重卡品牌“車頭+掛車”組合方案(6×4牽引車)首付12萬元,單獨購買掛車首付5萬元,降低了購車門檻,但市場依然低迷。
掛車行業要走出困境,實現轉型是關鍵。企業需改變“重組裝、輕研發”理念,加大在材料技術、智能化改裝、定制化設計等方面的投入,探索服務型制造模式,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相關部門也應出臺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推動行業標準升級,引導行業從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 ,助力掛車企業在重卡回暖的大環境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方向。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