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期插混/增程車充電該限制嗎?
高峰期插混/增程車充電該限制嗎?這一問題近來引發廣泛討論。
在新能源汽車日益普及的當下,插混、增程式汽車憑借可油可電的特性,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然而,在出行高峰期,它們在公共充電站尤其是高速服務區的充電行為,卻成了爭議焦點。
一部分人堅定認為,高峰期應限制插混/增程車充電。出行高峰期,高速公路服務區車流量劇增,充電樁資源本就捉襟見肘。插混、增程式汽車具備燃油補能方式,制造這類汽車的初衷,便是日常充電節能減排,長途出行加油提升效率,不該在此時占用有限的充電樁資源。當前多數插混汽車CLTC、NEDC或WLTC工況測試下純電續航里程不過100公里左右,部分中高端車型可達200 - 300公里,但這都是理想數值。實際用車中,受氣溫、速度、電池工況等影響,續航往往大幅縮減,高速行駛更是如此。在充電樁供不應求時,這類車充電會激化與純電車的矛盾。
但也有不少人持反對意見。從本質上說,插混、增程式汽車有電池,具備充電能力,就不應被剝奪充電權利,國家層面也未對此限制。騰勢D9插混車主就表示,自己平時通勤基本純電,長途才用油,且家中有充電樁,夜間充電費用低廉。長途出行時,也只是在休息或上廁所時順便充電。高速上,油車加油、電車充電、混動車油電皆可,這是規則。
或許,我們可以跳出“限制與否”的簡單二元思維。對于這一爭議,分時段、分場景管理或許是更優解。在非節假日等平時時段,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往往有空余,此時插混、增程式汽車充電無可厚非;而到了節假日、春運等高峰期,車流量大增,充電資源緊張,可設置專門的充電時段或區域給插混、增程式汽車,既保障純電車充電需求,也兼顧插混、增程式汽車車主的合理訴求。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浪潮中,如何平衡不同類型車輛的充電需求,考驗著我們的智慧。期待通過合理的規劃與管理,讓各類車主都能擁有更順暢的出行體驗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