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通信緣何成為監管新焦點?
在智能網聯汽車飛速發展的當下,車載通信為何會成為監管新焦點?這背后有著復雜且關鍵的原因。
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駿指出,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功能安全、AI安全等一系列系統性、綜合性問題,且這些問題尚未得到完全解決。我國地域廣闊、路況復雜、人車混行密度大,使得智能網聯汽車運行設計高度碎片化,給單車智能算法帶來巨大挑戰,而這其中車載通信作為汽車與外界交互的關鍵環節,安全隱患重重。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副主任李艷分析,汽車缺陷正從顯性硬件問題向非顯性軟件層面轉化,軟件控制邏輯不合理、功能誤觸發等導致的新形態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車載通信依托大量軟件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比如在2015年,兩名黑客侵入克萊斯勒大切諾基的CAN總線系統,利用Uconnect系統安全漏洞,通過CAN總線發送控制指令,輕松操控車輛完成啟動空調、轉換電臺頻道、停止剎車等一系列操作,甚至將車開到溝渠中。這一事件為車載通信安全敲響了警鐘。
雖然此后各大汽車公司重視車聯網信息安全,完善車輛軟件和固件安全防護機制,但隨著智能化提升,傳感器種類和數量快速增加,各種接口、通信通道數量及連接方式擴充,潛在系統缺陷和車輛被黑客控制的風險也在上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倡議建立“可信計算3.0”,為智能駕駛提供安全底座。對于車載通信而言,同樣需要這樣堅實的安全保障。為確保信息安全措施覆蓋所有接口和數據通道,汽車主機廠或一級供應商需在數據流入車內的各個關口,采用符合車規等級質量要求的安全芯片把守。像華大電子與中汽研等機構及比亞迪等主機廠牽頭制定的《汽車安全芯片應用領域白皮書》,就為車載通信安全提供了權威指南。
車載通信關乎智能網聯汽車的運行安全和用戶隱私,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正因如此,車載通信成為監管新焦點,通過嚴格監管,方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健康、安全發展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