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放:汽車絕非快消品,安全耐用為首
近日,交通事故引發的悲劇,再度將大眾目光聚焦于汽車安全領域。嵐圖汽車董事長盧放發微博重申觀點:汽車絕非快消品。
汽車首先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與用戶安全及公共安全緊密相連,責任重大。同時,它還是高價值的耐用消費品,凝聚著家庭投入與長久期待,關乎每個用戶的切身利益。
如今智能汽車帶來便捷體驗,可真正的“智能”,應是讓車輛更安全、可靠、耐用。畢竟一切技術創新的最終目標,是守護人的安全與生活品質。盧放認為,我們絕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被追求新潮、快速迭代的電子快消思維誤導方向。每一次出行,承載的不只是一段路程,更是一個家庭的信任與一段生活的延續。
盧放還將造車比作馬拉松,指出真正的競爭優勢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就像不同廚師做同一道番茄炒雞蛋,味道各有千秋,關鍵在于選料、搭配、火候等細節的把握,而這都依賴于經驗的積累。
早在今年7月,盧放就曾公開表示,在消費升級、技術迭代和金融方案普及的推動下,汽車行業呈現出“快消品化”趨勢,如新車迭代加快、營銷多元、換車周期縮短至3 - 5年。即便如此,安全、耐用、可靠始終是汽車的首要考量,不能用快消品的邏輯開發汽車。
從二手車市場角度看,汽車與手機等電子產品有本質區別。即便消費者換車速度加快,舊車仍會流入二手車市場繼續流通,具有多次使用價值,并非在首任用戶手中就結束產品生命周期。所以,汽車不可能成為快消品,造車必須符合“車規級”標準,而非快消品的“消費級”標準。
從安全性來講,車輛可靠性與產品品質息息相關。不同標準的材質,在不同階段提供的安全保護不同。若因用戶換車周期變快,就按“消費級”標準造車,整體安全性能將大幅降低,嚴重威脅消費者生命安全。“快節奏不該犧牲高品質,不能犧牲可靠性。”盧放堅定地說。
汽車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需時刻牢記汽車的本質屬性,將安全、耐用放在首位,不能被快消思維左右,如此才能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出行保障 。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