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啟動美產車供應鏈“去中國化”
近日,特斯拉啟動美產車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動作引發廣泛關注。據《華爾街日報》11月14日報道,特斯拉已要求向其美國工廠的主要供應商“徹底排除中國產零部件” 。
這一決定早在今年年初就已下達,目前部分中國產零部件已被其他地區生產的零部件所替換。特斯拉的目標是在未來1 - 2年內,將美國產汽車中其余的中國產零部件也全部替換為非中國地區生產的零部件。
特斯拉此舉有著復雜背景。自疫情爆發,全球供應鏈穩定性遭受挑戰,特斯拉就開始努力減少美國車型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高額關稅,更是加速了這一戰略的推進。近期中國和荷蘭之間的爭端致使汽車芯片供應中斷,也促使特斯拉內部加快了供應鏈多元化進程的討論。
在電池供應方面,特斯拉預計今年率先停止使用中國產的LFP(磷酸鐵鋰)電池,轉而采購在美國內華達州自主建設的電池工廠產品。不過在三元鋰電池方面,目前寧德時代仍是特斯拉的主要供應商。為應對關稅壁壘,寧德時代等企業選擇通過墨西哥組裝電芯再出口至美國。
不僅特斯拉,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也在推進中國零部件的替代工作,目標是在2027年前逐步撤出。而蘋果公司也計劃從美國采購用于iPhone、MacBook等產品的稀土,并與美國企業合作新建稀土回收工廠。
從市場表現來看,特斯拉中國市場也受到一定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特斯拉中國產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9.9%至61,497輛,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車型(含出口量)產量較今年9月份大降32.3%。
特斯拉啟動美產車供應鏈“去中國化”,凸顯其在全球供應鏈多元化上的布局,也反映出地緣政治、貿易摩擦等因素對汽車產業供應鏈的深度影響。這一趨勢未來走向如何,以及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將產生怎樣更深遠的變化,值得持續關注。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