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永磁同步電動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1821 年,法拉第發現通電導體能繞永久磁鐵旋轉,成功實現電能向機械能轉換,建立電機實驗室模型,被視為世界首臺永磁電機。
1822 年,法國呂薩克發明電磁鐵,但其未受重視與應用。
1831 年,法拉第發明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電機——法拉第圓盤發電機,同年亨利制作裝置,展示磁極排斥產生連續運動,是電磁鐵在電機中首次運用。
1832 年,斯特金發明換向器并改造亨利裝置,造出首臺能連續運動旋轉電動機。
1834 年,德國雅可比制造實用電機,美國達文波特研制出印刷機驅動電機。
1845 年,霍斯通用電磁鐵替代永磁磁鐵,1857 年發明自勵電勵磁發電機,開啟電勵磁新紀元。
20 世紀中期,鋁鎳鈷和鐵氧體永磁出現且性能提升,各類新型永磁電機涌現并廣泛應用。
釹鐵硼材料性能改進、價格降低后,其在消防、工農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更廣,電機品種和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在電機發展中,起初永磁電機因所用永磁材料磁能密度低、電機體積龐大而被電勵磁電機取代。但仍有研究者深耕,發現多種永磁材料,使磁性能大幅提高。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稀土鈷永磁和釹鐵硼永磁出現,永磁電機重新受關注。
1986 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發出六相永磁同步電機。
我國也重視永磁電機研究,成果豐碩,研制出多種電機,如 3MW 用于風力發電的永磁電機。
永磁同步電機在眾多領域有應用,如軌道交通領域,阿爾斯通公司列車應用其更強勁、能耗少;醫療器械領域,能解決傳統電機壽命短、噪聲大等問題;電動汽車領域,因其高效等優點漸成主流;電梯領域,國外廠家多采用,國內也在推進應用;還有石油、家電、船舶等行業。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五羊微型電動四輪車的續航里程一般在 60 公里到 200 公里左右。其不同車型、配置的續航有所不同,比如 M 標準款配置 60V45AH 電池時續航約 60 公里,大容量電池版本可達 180 公里;部分新品電動續航可達 140 公里,油電混
若想獲取權威的四輪電動車廠家排名信息,可關注 CN10 排排榜技術研究部門和 CNPP 品牌數據研究部門推出的榜單,參考專業汽車評測網站的評測結果,查看權威行業報告,以及關注官方組織如行業協會發布的排行榜。這些渠道均具備一定專業性與權威性。
電動四輪車若設計最高時速大于 20 公里/小時、空車質量大于 40 公斤,或設計最高時速大于 25 公里每小時、整車質量(含電池)大于 55 公斤、電機功率大于 400 瓦等情況,通常會被歸為機動車。電動四輪車的歸類需依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
飛馬電動四輪代步車的充電時長通常在 2 到 8 小時左右。這是因為充電時間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充電方式上,快充半小時能充至電池容量的 80%,慢充則需 6 到 8 小時;電池容量越大,充電耗時越久;充電設備功率也關鍵,家用充電樁功率小充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最近熱門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