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車標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阿斯頓馬丁車標經歷了多次演變。

1921 年,第一個車標是字母 A 和 M 重疊在圓圈內部,經典字體、黑色字母和青銅色背景,時尚高貴。

1923 年,車標源于創始人妻子靈感,采用“A”和“M”組合,以唱片形狀為底,寓意比賽勝利。

1926 年,第二款車標誕生,由多根“V”字形羽毛組成,“阿斯頓·馬丁”大寫字母全在其中,成了如今車標的雛形,還首次裝在 T 型車上。

1929 年,為國際勒芒賽車開發的民用車型設計新標,翅膀羽毛連成整體,更具動感。

1930 年,標志青銅色改銀色,翅膀更鋒利,只持續兩年。

1932 年,新車標與現標相似,翅膀長“羽毛”更光滑,名稱刻在長方形中,銀色被金色和黑色取代,更豪華。

40 年代,標志顏色變為銀色,更嚴肅,成現標基礎。

1950 年,大衛·布朗名字出現在阿斯頓·馬丁字樣上方,背景色是米色帶銀線,感覺輕松自由。

之后徽標多次更新,顏色和細節有所變化。

1972 年,新東家讓大衛·布朗名字消失,主色變冷灰。

1984 年,更新的標志持續近 20 年。

2003 年,新標更優雅現代,阿斯頓·馬丁位于綠色矩形中,線條更優雅,體現品牌特征。

總之,阿斯頓馬丁車標在百年歷程中不斷演變,融入公司發展,展現企業精神。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車系推薦

榮威i5
榮威i5
6.89-12.58萬
獲取底價
捷達VS5
捷達VS5
8.79-12.19萬
獲取底價
新途V80
新途V80
9.58-23.96萬
獲取底價

最新問答

正確操作輪轂修復拉絲機,要做好從精準診斷輪轂損傷到修復操作的一系列流程。操作前,需通過外觀檢查、行駛感受及專業工具檢測等方式,精準判斷輪轂的損傷情況。操作時,先安裝輪轂到拉絲機上進行數據采集,據此生成修復方案,有變形則先矯正;之后進行修復,
變速箱抖動厲害的原因眾多,涵蓋發動機、變速箱內部部件及電子控制系統等多個方面。發動機內部積碳過多,會影響燃油供應與混合氣比例,使發動機不穩定進而導致變速箱抖動;空氣濾清器過臟、火花塞問題等也會引發發動機動力不足和抖動,傳遞至變速箱。此外,離
不建議專門尋求讓汽車燒機油的方法,因為這會給車輛帶來諸多不良影響。燒機油意味著發動機出現故障,機油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會使機油消耗異常增加、發動機內部產生積碳,進而影響動力輸出,尾氣排放也會增多,甚至可能引發發動機故障,導致報廢。此外,維修
容易出現變速箱降檔頓挫問題的車型有本田奧德賽、大眾朗逸等。以本田奧德賽為例,它使用CVT變速箱,正常時較為穩定,但當出現變速箱內部離合器泄壓、油路發卡、油液泄露、電磁閥損壞等狀況,或存在供油、積碳等問題時,就可能出現降檔頓挫。大眾朗逸若變速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
AI選車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