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零一汽車黃澤鏵:中國重卡新勢力或復制新能源乘用車全球神話| 《科技瞭望塔》第二季
[封面圖]
灘涂,本指那些受潮汐影響、很難穩定長出作物的海岸潮間帶,但近年來它已被國家納入待開發的自然資源寶庫——如果將灘涂這一概念用來形容國內的重型卡車行業,或許再合適不過。
過去五年,國內的重卡行業的整體表現一直都不溫不火,就算是龍頭企業也只是長年處于溫飽狀態,甚至個別年份出現大額虧損——但即便是在這樣的行業灘涂里,也不乏勇于起高樓者,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就是新能源“重卡新勢力”超級明星:零一汽車。
重卡制造行業到底蘊藏著怎樣的創業機會?重卡新勢力的機會在哪里?它們又將如何重塑重卡行業?圍繞這些問題,聯想創投科技瞭望塔欄目近期對零一汽車創始人黃澤鏵進行了一場深度專訪。
在黃澤鏵看來,新能源重卡新勢力將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新一代重卡產品,給行業用戶帶來巨大的創新價值增量。他相信,中國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所積累的強大供應鏈和產業生態資源,令我們有足夠肥沃的土壤孵化出世界頂級的新能源重卡品牌和企業,中國重卡新勢力有很大潛力復制新能源乘用車的全球神話,極大提升中國傳統重卡市場的天花板。
黃澤鏵預計,未來兩三年內,續航200公里左右、日均運營里程500公里以內的中、短途新能源重卡的整車成本將降至與同等載重級別燃油重卡“差不多”的水平,屆時這一占據國內重卡存量市場“半壁江山”的大角落將迅速開啟大爆發模式,未來5-8年內有望達到90%的行業滲透率……
以下為訪談精華內容整理:
聯想創投:您從CMU(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畢業后,先在美國創業做重卡自動駕駛,后又回國改做重卡,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頻道切換”?
黃澤鏵:我在北航上本科時就對機器人特感興趣,一直夢想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機器人,而當時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機器人形象就是《變形金剛》中的“擎天柱”,所以在CMU畢業后,我在美國參與創立了圖森未來,做重卡自動駕駛,著手打造自己的“擎天柱”。
圖森剛開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軟件”上,但當“軟件”問題被解決到一定層次時我們逐漸發現:重卡自動駕駛不僅只是“軟件”的問題,還包括車輛本身,以及感知和計算等單元等“硬件”問題,需要我們在整車開發上具有極高的自主權,僅靠與重卡企業的外部合作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除此之外,還存在一個商業閉環問題:單純的自動駕駛項目技術本身很難形成獨立商業價值,我們需要基于自動駕駛技術去打造產品,而這款產品的基本要素不僅包括自動駕駛技術,還包括車輛本身以及與之相關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說,如果不造車,無法完成這個閉環。但問題是,美國缺少重卡制造的土壤和基因,擁有完整而強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中國卻是個絕佳的選擇,所以后來我決定回國創立零一汽車。
聯想創投:回國創業為何選的是新能源重卡賽道,而非看似更為火爆的乘用車賽道,二者的基礎創業邏輯有何不同?
黃澤鏵:乘用車新勢力中有很多優秀的玩家,是一個已經被充分研究和投資的行業,相比之下商用車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挖掘,新能源和智能化是商用車,尤其是重卡領域的最后壁壘,這是一個能給社會帶來價值增量的細分賽道。
乘用車新勢力與重卡新勢力最大的基礎不同在于2C和2B的定位差異。2C的乘用車商除了需要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技術、更好的功能、更好的體驗和更好的服務外,還需要更強大的品牌支撐,這就意味著在產品研發和營銷環節耗資巨大,乘用車新勢力的創業門檻可能需要百億級別。但2B的新能源重卡對用戶來說更重要的是一個生產工具,更聚焦TCO和投資回報率,所以投入門檻要小得多。
聯想創投:國內的傳統重卡行業最近五年表現一直都不溫不火,作為創業新星的重卡新勢力何以破局?
黃澤鏵:重卡行業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如果傳統重卡廠商在產品創新和深度加工能力上能有較大的突破,應該會有更好的盈利表現。
重卡新勢力的機會在于,大家不用背負著傳統重卡企業現有的各種包袱和束縛,可以像特斯拉一樣另辟蹊徑、輕裝上陣,基于新能源電動化路線去徹底重新定義產品和行業,把創新和差異化的附加值做起來。
更重要的是,國內高速發展的新能源乘用車行業為重卡新勢力培育了大批優秀的供應鏈企業,給重卡新勢力的發展創造了極佳的產業生態土壤,這是中國在新能源重卡發展過程中的很大一個優勢,更是一個我們可以做到全球第一的細分領域,未來中國的重卡新勢力有很大的機會,我們應該以更高的全球視野去看待這樣的機會,而不是把目光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
聯想創投:新能源重卡發展階段低于新能源乘用車,為什么?目前主要堵點和優勢各在哪?
黃澤鏵:核心堵點在于電池。新能源重卡平均每天要跑好幾百公里,重度使用下續航和充電就都成了問題。充電方面,目前新能源重卡專用充電網絡覆蓋不足,而乘用車充電樁又在功率和速度方面都不能滿足重卡的充電需求;續航方面,若靠增大電池容量來提升續航,不僅會急劇抬高整車成本,還會因車重大幅增加而擠占運力空間,導致新能源重卡TOC上升同時投資收益下降,這些問題限制了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
目前新能源重卡的主要優勢在于200多公里續航的產品,它的市場價在60萬-70萬左右,同等載重量的燃油重卡售價為30萬左右,但考慮到前者每公里電耗成本只有1元左右,而后者每公里油耗成本在3元左右,整個TCO算下來新能源重卡已經能有一定的優勢。
新能源重卡另一個優勢在于,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都在做ESG規劃,他們對運輸鏈的碳排放有嚴格要求,比如:在嚴格的ESG治理目標下,很多企業愿意在供應、銷售等各個運輸環節花更高的短期成本將新能源重卡作為主要運輸工具,以實現運輸鏈碳減排,而這些企業的運輸業務訂單極大且長期穩定,下游的物流公司為了保住相關業務更愿意購置新能源重卡。所以,ESG是新能源重卡早期快速打開市場、提高滲透率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聯想創投:如何預測新能源重卡賽道的未來增長曲線?他的天花板有多高?
黃澤鏵:新能源重卡早期增長邏輯在于國家產業政策和企業ESG規劃牽引,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快速培育市場;當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產品量產成本攤薄并大幅下降之后,會形成ESG責任與TCO經濟效應“雙輪驅動”的新增長局面,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并進入成熟期。
預計行業新一輪的規?;蟊l可能會出現在未來兩三年內,因為在這個期限內續航200多公里的新能源重卡整車成本有可能會降到跟同等載重級別的燃油車相當的水平。
國內有非常大的短途運輸市場,絕大部分的煤炭、鋼鐵、沙石等大宗運輸場景的平均半徑都在300公里以內,這個場景極度適用做新能源重卡的平行替代,因為續航200多公里的新能源重卡可以輕松應付日均行駛里程在500公里的運營場景需求,而專注這一場景的中、短途重卡占比在50%左右,國內大約有400萬-500萬輛的存量。
如果未來兩三年內這個級別的新能源重卡的整車購置成本都能夠做到與燃油產品差不太多的話,那么它的TCO將碾壓燃油車,屆時新能源重卡將會進入快速爆發階段,并在未來5-8年內可實現90%的滲透率。
聯想創投:零一汽車在新能源重卡領域的最大的優勢是什么?目前公司產品落地與融資規劃如何?
黃澤鏵:零一汽車最大的優勢就是產品定義,我們是一家極致專注產品的強研發型公司,會從產品重新定義高度,去通盤考慮從造車到用車的各個關鍵要素環節。比如,在驅動系統上,我們能夠確保優秀的能耗比和穩定性;在整車電池系統集成上,我們全面權衡了電池包的重量、空間布局和高、低溫熱管理;在工況適用性上,我們提出了嚴格的通過性、爬坡能力和脫困能力要求;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我們更會利用技術中臺收集的每臺車行駛過程中的各種電信號反饋,去不斷升級我們的后續產品和自動駕駛技術;在客戶運營環節,我們還向用戶提供網聯化的增值管理服務……
具體產品方面,我們有兩款車型,最大續航分別能達到300公里和500公里。我們目前在手的訂單將于2月正式投產后逐步交付,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把模式跑通及把品牌建立起來,明、后兩年銷售目標應該會有一個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