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犯罪怎么構成 怎么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
1.什么構成交通肇事罪?
(1)主題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從事交通運輸和非交通運輸的人①。從事運輸的人員是指所有直接從事運輸業務,與保障運輸安全有直接關系的人員,主要包括四類人員:一是直接操作各種運輸工具的人員,如司機;二是運輸活動的直接領導者和指揮者,如列車長、調度員等;第三,交通設備的操作者,如轉轍機;第四,交通安全管理者,比如交警。非運輸人員是指除從事運輸的人員以外的任何人。
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是由于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后果,但由于過失而沒有預見到,或者雖預見到但認為可以避免,造成嚴重后果。這種過失是行為人對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但可能是明知故犯,違反了交通管理法規本身。
(3)客觀方面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交通法規,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其表現主要分為以下四個不可分割的部分②:
1、發生重大事故,造成重傷、死亡或公私財產重大損失,必須發生在運輸過程中。這是交通肇事罪的具體時間空條件。如果事故發生在運輸過程以外的空室,則不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2.行為人必須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違反交通規則是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也是本罪成立的前提。如果一個人在運輸過程中沒有違反交通法規,即使造成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重大損失,也不構成本罪。所謂交通管理法規,是指國家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保障交通安全而制定的各類行政法規和規定,包括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保障交通運行安全而制定的各類規范性文件。
3.重大事故必須實際發生,造成重傷、死亡或公私財產重大損失。這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必要條件之一。行為雖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但未造成上述法律上的嚴重后果,不構成本罪。
4.行為人的違法行為與造成的嚴重后果之間必須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侵害行為與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則不構成本罪。
(4)對象
本罪的客體是運輸安全。交通肇事罪客觀上侵害了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其行為實際上是對公共安全的侵害。
2.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行為。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應把握以下幾點:
1、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說明第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的情形,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加重情節。如果行為人本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則沒有加重處罰。
2.行為人必須知道發生了交通事故,觸犯了刑法。如果行為人在不知道已經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繼續駕車逃離現場,則不能適用本情節的加重處罰。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共享蔚來服務和換電體系 螢火蟲將于12月21日發布
- 2騰勢N9實車諜照首曝:搭載易三方技術 有望2024年底發布
- 3今晚油價再上漲!92號汽油上調0.11元/升
- 4騰勢N9官圖發布 將搭載易三方技術 提供純電和插混可選
- 5方程豹豹8將于10月12日開啟預訂 定位50萬級市場
- 6AI鷹眼視覺方案/巴黎車展公布預售價 小鵬P7+首發亮相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 天天摸天天添在线视频 |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 - 2騰勢N9實車諜照首曝:搭載易三方技術 有望2024年底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