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用車十大話題 再羅嗦也要談安全!
【太平洋汽車網 用車頻道】又到年末,按照老規矩,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各種回顧,看看一年下來有哪些事情值得我們深思。接下來一段時間,PCauto也將循例推出《Best of 2013》系列回顧文章,為網友整理2013年發生在汽車領域各種有價值的話題,盤點各種有看點的新車和事件,讓PCauto的《Best of 2013》陪伴各位邁進2014年。本系列的開篇,將由我們用車頻道為您呈獻。
回顧2013年,用車領域發生了很多值得關注的事情,而能夠吸引眼球的,都是與“錢”和“命”有關——用車養車的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下面,我們就從發生在2013年用車領域的事情中,選出十個具有代表性的話題或事件,來一個回顧盤點,既為提醒各位用車人士注意安全,也為大家茶余飯后增加談資。
● 話題一:“駕照新規”實施一周年
入選理由: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修訂版《機動車駕駛證使用規定》(下稱“駕照新規”),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嚴”。在駕照新規中,有不少違章行為的記扣分值被調高,處罰力度進一步加大。“駕照新規”的討論從2012年延續到2013年,堪稱“跨年話題”。因此,入選2013用車領域十大話題之一,毫無懸念。
從公布的細項來看,駕照新規某些項目的記扣分值沒有改變,而有些項目的記扣分值卻增加了,比如闖紅燈由原來的扣3分增至扣6分、超速駕駛高于限速50%由原來扣6分改為扣12分。在駕照新規實施后,我們也推出了解讀文章,詳解扣分那些事兒。
這其中討論得最火熱的,便是“闖黃燈和闖紅燈同罰”這條新規。雖然后來各地交管部門陸續表示不處罰闖黃燈,但是大家已經被駕照新規的“見面禮”嚇著了。
編輯點評:當然,處罰更嚴厲之后,違章現象的確有明顯的減少,從交管部門公布的數據看,駕照新規對違章行為的遏制效果也到達了預期。所以,只要我們自己遵章守紀,交規嚴一些也并非什么壞事。
● 話題二:凱美瑞與大巴高速公路斗氣險象橫生
入選理由:一輛是轎車,一輛是滿載乘客的大巴,兩輛毫不相干的車,居然在高速公路上演“你擠我趕”的危險鏡頭!這次事件,被另一輛大巴上的乘客拍攝下來并上傳至網絡,由此引發了一次有關高速安全行車及交通事故責任的大討論。
【不要命的凱美瑞高速上連續急剎壓車速】
據視頻上傳者自稱:事情發生在4月15日廣東常虎高速塘下路段。凱美瑞車主因開車打電話而占用快速車道緩慢行駛,兩輛大巴中的一輛忍不住用按了幾次喇叭進行提醒。結果就惹來凱美瑞車主瘋狂報復,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反復超車到大巴正前方然后急剎車,把兩輛大巴壓在高速公路緩慢行駛。
視頻一開始,凱美瑞只跟視頻拍攝車糾纏。當發現另外一輛外觀一樣的大巴超過時,意識到這兩輛大巴是一起的,然后強行變線變道去堵截另外一輛大巴,期間完全沒有打轉向燈。
凱美瑞在超過大巴后,在很短的車距下強行并道,然后急踩剎車把后面的大巴逼停。不知道是凱美瑞車主是藝高人膽大,還是根本沒意識到如果大巴沒剎車住撞上來的后果。
最危險的一幕發生在1分20秒,凱美瑞在又一次逼停另外一輛大巴后,在突然變道堵折返回來逼拍攝大巴時,由于拍攝大巴車速較快,差點就撞上了。
事后,拍攝視頻的乘客拿著視頻證據報了警,而東莞交警在接報后,也立即展開了調查,并證實事件屬實,隨后公布了對凱美瑞車主庾某的處罰。
雖然事件最終得到了解決,但是,關于“如果我是大巴司機,我就撞那轎車”的做法是否正確的討論,卻仍在繼續。事實上,如果大巴司機逞一時沖動故意撞上去,那么所帶來的后果也會很嚴重——且不說會不會傷害對方,本車人員就極有可能受到傷害;如果因為沖動制造了車禍,從而造成路面阻塞甚至后車剎車不及發生更大的連環撞車事故,那么嚴重的后果也會讓你的心靈一輩子都得不到安寧。
編輯點評:高速公路本來就不是用來斗氣的場所——再牛的人,哪天把閻王爺給惹急了,照樣收了你。
● 話題三:載客大巴高速公路違規倒車被大貨車慘烈追尾
入選理由:這個事故足夠震撼,也足夠典型——一輛載滿乘客的大巴,由于在高速公路上錯過了出口,司機居然決定倒車回去;而車上的乘客竟然無人制止司機的危險行為,還為司機觀察路況……只不過,大巴最終還是被一輛半掛貨車慘烈追尾,造成23人不同程度的受傷,而貨車司機也不幸身亡。如此慘痛的結果,足以成為反面教材。
這是一起很典型的高速違章事故,大巴司機的行為必須受到強烈譴責和嚴厲處罰。“高速公路上嚴禁倒車”就是一根觸碰不得的紅線,無數事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是,這位司機卻鋌而走險,用自己的命去挑戰這根紅線,車內乘客居然縱容默認了司機的危險行為,并沒有人阻止,有人還打算下車幫司機觀察后方情況。司機與乘客的無知行為,最終釀成了慘烈的追尾事故。
【大巴高速路倒車致追尾 監控實拍車內人員被甩出車外】
編輯點評:即使已經有很多血的教訓,但是,還是有不少駕駛員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反而覺得遭殃的人是因為“運氣差”或者“沒有看清楚后面是否有車”。這次撞車事故,再次警醒了那些心存僥幸的駕駛員——別拿自己的命去給別人當反面教材!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用車知識,請點擊以下圖片,瀏覽相關內容:
● 話題四:大巴司機高速公路駕駛玩手機導致追尾
入選理由:開車打電話或玩手機,很多人都知道不對,但這種行為偏偏又是最常見的。開車玩手機的人,總是以為自己的反應能力足夠應付突發情況,或者說他們壓根就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一位大巴司機可能也是這么想的,但是他卻因為開車看手機走神,而導致了追尾事故,還害別人搭上了一條無辜的生命。這起典型的開車玩手機致禍事故,值得每位駕駛員警醒。
【自己作死卻害別人死 大巴司機玩手機走神追尾猛撞貨車】
這個不靠譜的大巴司機,看手機的時間有十多秒,而且還是一直盯著看,完全無視車上乘客的安全。在撞上貨車前,大巴司機終于發現險情企圖打方向避讓,但是已經太遲了。可悲的是,貨車上的副駕駛員因碰撞而被甩到高速公路外的河道中,溺水身亡……
開車玩手機已經被駕照新規明確列為違章行為,將受到記扣2分的處罰。但是,仍然有不少駕駛員不以為然,認為扣分的處罰太重了。
編輯點評:看完上面這個典型案例后,不知道那些開車玩手機的人,還敢繼續冒險為之嗎?
● 話題五:共同關注兒童乘車安全
入選理由:兒童是每個家庭最大的牽掛,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今年以來,公眾對于兒童乘車安全的關注程度持續走高;另一方面,兒童乘車安全事故數量也同樣高企,兒童因用車不慎致死致傷的事件經常見諸報端。今年熱播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暴露了不少兒童乘車安全問題,也將兒童乘車安全的關注度推到最高。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里一些父子父女乘車的鏡頭中,有的寶寶沒有乘坐兒童安全座椅,有的寶寶雖然乘坐了安全座椅,但卻沒有系上安全座椅的安全帶。明星爸爸們的安全意識,的確有待加強。
除此之外,今年還發生了不少兒童乘車傷亡意外事件,比如某兒童被天窗夾死、某兒童沒有乘坐安全座椅導致受傷等等,無一不是由于家長疏忽而導致的慘劇。家長在兒童乘車安全方面,有著相當重要的責任。關于兒童乘車安全問題,我們也推出相關文章進行解讀:
編輯點評:即使是到了2014年,兒童乘車安全問題依然需要各位家長的重視。為孩子的安全多做一些事,值得,切勿等到慘劇發生之后,再追悔自己的無知和疏忽。
● 話題六:駕車遇水浸如何脫險
入選理由:每逢雨季,全國各地都會陸續上演“看海”鬧劇,各種內澇將原本已經很脆弱的城區交通徹底弄癱。對于駕駛員來說,如何從水浸的路面中全身而退是最關鍵的問題,稍有不慎,輕則壞車,重則危及生命。最近兩年,已經發生了數例駕駛員因未能及時撤離水浸車而致死的事故,讓我們不得不重視水浸對汽車駕駛員的“殺傷指數”。
今年8月30日,一場突襲的特大暴雨將深圳多處地區變成澤國。暴雨產生的大量山洪瞬時涌入原二線路穿留仙大道一涵洞,導致涵洞積水最深時達2米。當天早上5時許,一女子駕車途經該涵洞時被困。因涵洞內水深、水流湍急,該女子被救援人員撈救出車后,經醫護人員搶救無效死亡。
【暴雨水浸涵洞 女司機被困車內最終溺亡】
據遇難女子的丈夫黃先生介紹,凌晨4時40分,他接到妻子的電話說:“不好了,車子進水里了,已經到膝蓋了。”當時妻子告訴他,在和他打電話之前已經打110報警了。凌晨4時54分,黃先生回電話給妻子,當時妻子仍然比較冷靜,“她說正在想辦法,叫我不要急,她說當時水已經淹到脖子了,但是砸不開窗玻璃”。黃先生于6時45分到7時之間到達現場,當時得到的情況是,有武警人員依靠繩索的保護下水營救過了,但沒有專業的搶救設備。一直到早上7時半左右,才有蛙人前來,很快把人從車里撈了出來,但經過醫生確認,黃先生的妻子已經身亡。
編輯點評:遇到水浸車的情況,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很緊張,腦袋出現暫時空白也是正常的,關鍵是能及時恢復冷靜,尋求一切辦法自救。在我們日常用車的過程中,遇上的水浸車情況基本上是涉水過程中車輛熄火導致人員被困車內,此時,我們就應該第一時間打開車窗和車門,盡快撤離車輛,切勿在車內等待救援。
● 話題七:孫楊無證駕駛被拘留
入選理由:奧運冠軍居然無證駕駛?而且還代言了汽車品牌?孫楊無證駕駛被拘留的新聞具備了“上頭條”的一切軟硬條件!
2013年11月3日下午,浙江杭州市中心發生一起汽車與公交車相刮擦事故。本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卻因駕車者是奧運冠軍孫楊而引起軒然大波。
由這次事件引發的關于“無證駕駛”的討論——究竟哪些才是“無證駕駛”行為,哪些疑似行為并不是“無證駕駛”?下面這篇文章將為大家解答:
編輯點評:不要再把孫楊這次“無證駕駛”被拘留歸結為其本人“運氣太差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感謝奧運冠軍舍身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有料的交通安全教育課。
● 話題八:灰霾天氣對有車一族的影響
入選理由:今年以來,灰霾在不少大城市幾乎天天有,其在人民群眾眼前出現的頻率堪比《新聞聯播》。灰霾對有車一族帶來的直接影響,除了影響行車視線外,就是影響身體健康了。灰霾今年搶占各種頭條的功力,讓它毫無壓力就能登上話題榜。
灰霾年年有,今年特別猛。從年初到年末,灰霾陸續襲擊全國各大中小城市,PM2.5數值頻繁爆表,人們被迫“霾頭苦干”,萬般無奈。
既然灰霾天氣暫時無法避免,那么我們就只能尋求一些有效的方法去對抗灰霾。車輛配備的空調濾清器,或者是空氣凈化系統,對于抵擋PM2.5還是很有效果的,我們對此進行過實測:
編輯點評:讓人悲觀的是,灰霾問題已經發展成一個必須長期面對的難題,而且解決方法依然沒有定論。既然如此,我們也只好在可選范圍內尋求盡可能多的防護工具,將灰霾的影響盡量減少,做好和灰霾進行“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吧。
● 話題九:從機油乳化看冬季保存機油問題
入選理由:由長安CS35引發的機油“乳化門”事件,紛紛擾擾了大半年時間,最后以官方召回問題車輛修復缺陷告終。這次“乳化門”事件,既暴露出該品牌車輛的設計缺陷,又讓人們認識到冬季用車面臨的機油變質的問題。
此次長安CS35“乳化門”事件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CS35車型有內、外部兩套油氣分離系統,由于管道加長等原因,外部油氣分離系統更容易分離出水蒸汽。在低溫天氣環境下尤其是冬季冷啟動、短時間行駛停車后,發動機工作產生的水蒸氣容易與機油蒸汽遇冷凝結,在發動機機油加注口、缸蓋罩處形成白色泡沫,可能會令機油出現乳化或變質現象。
除了氣溫因素之外,保存方式是否密封,也是決定機油是否變質的關鍵因素。許多車主都會有已啟封沒用完的機油,這些機油應該如何保存才能避免變質呢?
編輯點評:長安CS35出現機油乳化的案例,大部分集中在我國華北地區,這些地區冬季的低溫是對機油質量的重大考驗。此次正好遇上車輛設計上的缺陷,而導致了機油乳化事件,也恰恰提醒了我們,不管是在什么季節保存機油,都應該注意密封和常溫保存。
● 話題十:高溫天氣下如何用車養車?
入選理由: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山河一片紅——溫度計讀數天天飄紅。各種在戶外烤肉烤魚煎雞蛋的新聞層出不窮,“烤肉模式”也成為當時高溫天氣的代名詞。在高溫天氣下用車,有不少問題需要車主們注意,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車輛的工作狀態,而且還涉及用車安全,必須留心。
變態的高溫天氣,對人對車都是一種折磨。高溫、爆胎等都是直接威脅汽車使用者的危險因素,需要我們時刻警惕的。
編輯點評:高溫天氣,人與車都需要防暑降溫,避免“中暑”。今年的高溫季節已過,明年的高溫季節還在等著我們,祝好運。
總結:回顧即將過去的2013年,我們用車頻道推出了許多與駕乘安全密切相關的文章,而在文章里,我們談論得最多的就是“安全”。我們推出這些文章,都是為了提醒各位有車和用車的網友注意安全,提出我們的建議與解決方案,以盡一份綿力。
展望2014年,“安全”,依然是我們用車頻道的主旋律,就算再啰嗦,我們都會不厭其煩地一直強調下去。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