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寶沃汽車已無財產可供執行,全部門店暫停銷售”的新聞引起了不小的關注。據報道:根據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書顯示,第一企劃(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寶沃汽車約207萬元款項及利息,法院查詢了被執行人的賬戶、房屋所有權、車輛登記情況和工商登記情況后發現,被執行人暫無財產可供執行。

據了解,在2016年開始銷售起,到2020年基本停擺的5年時間里,共計銷售了十幾萬輛新車。目前,這些車基本上都處于無法享受到廠家售后服務的狀態。

像寶沃汽車這種經營模式,在互聯網企業中并不少見,大多數都是資本看到了某一個有可能出現的風口,提前布局進行投資,利用信息的不對等來達到對散戶收割的目的。2015年,福田汽車斥資500萬歐元收購寶沃,并在2016年1月成立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購后的寶沃汽車打出了“德系同門兄弟”“BBBA”的口號,順勢推出了寶沃BX7。再加上宣傳烘托,這款車在上市初期月銷達到了6000輛,利用了普通消費者信息獲取的劣勢來進行第一波“割韭菜”。而在神州優車入主以后,更是將互聯網企業最擅長的“畫大餅、做PPT”等功力運用到了極致,采取了“貴才能好、好才能貴”的極致洗腦口號(在當時進電梯就能看到某位媒體大咖的傾情演繹),再次無情收割了一波韭菜。


當然,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是不可能允許這樣一家企業繼續生存下去的。互聯網營銷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策略,卻并不能解決實際的產品問題。即使是在風口浪尖的新能源汽車領域,“PPT造車”的某大、“赴美深造”的賈某人之流也不可能會成功。只有自身的強大才是立足于行業的根本,實體行業靠喊口號、開空頭支票是玩不轉的。
寶沃汽車的躺平其實早有征兆,未來申請破產也是板上釘釘。資本的狼狽退場依然迅速,只是沒有了進場時的瀟灑。對于寶沃車主們來說,當初廠家承諾的“終身質保”指望不上,只能做好面對維修保養困難的準備了。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