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風頭正勁,仿若一股洶涌澎湃且勢不可擋的熱浪,在席卷國內市場的同時,亦向著海外市場奔騰涌動。海外媒體不禁驚嘆: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然跑出了令人矚目的“中國速度”,更帶來了無限的“中國機遇”!

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內外皆成績斐然,無疑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引領者。據中汽協消息,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前10個月的銷量約達982.27萬輛,同比增長幅度超過32%,其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的占比達到了38.6%,這充分彰顯出市場對其強勁的需求。而在出口方面,市場規模持續拓展,今年1 - 9月,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92.8萬輛,同比增長12.5%。在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版圖中,中國更是占據了超一半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重要地位舉足輕重。
就企業層面而言,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比亞迪在今年1 - 10月期間,新能源汽車產量約為329.7萬輛,同比增長36.26%;銷量約達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700萬輛,且未來1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將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純電動車的全球市場份額高達62%。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與消費國,早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900萬輛,且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據相關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有望達到1300萬輛,滲透率或許會超過40%,出口量則有望達到180萬輛,同比增長50%,這一系列數據無不凸顯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以及極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穩步邁向世界舞臺。國內諸如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等汽車制造巨頭,紛紛將出口業務提升至企業核心戰略高度。當前,歐洲和亞洲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場。以比亞迪為例,其新能源汽車已成功打入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出口數量達29.8萬輛,同比增長100%。

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在海外市場實現出口增長,關鍵在于其產品質量獲得了海外市場的認可。在產品質量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充電速度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技術性能也在持續優化提高,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出口業務的增長。
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宛如為該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動力源泉。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有望攀升至1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預測無疑有力地印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
在技術創新領域,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表現卓越。得益于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不懈的技術創新,實現了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的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動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進程。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在全球公開量中占比約70%左右,智能網聯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公開量的50%以上,汽車產業的創新能力得以不斷強化。僅比亞迪公司所擁有的新能源汽車專利數量便高達驚人的13000項。
中國企業還積極投身于全球產業鏈的構建,已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其集群效應顯著,產業鏈整合能力頗為強大。相關數據表明,中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00萬家,這一龐大的數字充分體現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之宏大、發展之蓬勃。在全國范圍內,僅廣東、山東、江蘇三個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數量均超過10萬家。今年前10個月,我國又新增6.04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如此龐大的產業鏈集群,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營造了愈發強大的市場環境和創新動力。美國特斯拉于2012年4月22日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2014 - 2016年期間累計交付2.12萬輛車,而到2023年交付量已超過60萬輛。倘若沒有中國龐大的產業鏈集群以及強大的市場銷售能力,特斯拉恐難以實現如此迅猛的發展。

依據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充電樁總量已達1024.4萬臺,同比增長54%,中國已然建成了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范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無論在產業鏈還是技術層面,均走在世界前列,這無疑給歐美、日本、韓國等傳統汽車強國的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諸如奔馳、寶馬、大眾、豐田等著名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呈現出快速下滑的趨勢。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然成為這些世界著名汽車品牌企業的當務之急。部分世界著名汽車企業甚至開始拆解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試圖從中學習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集成技術和電池技術。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還為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支持。據國際能源署研究,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占到新車銷售的一半以上。
然而,盡管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卻面臨著國內市場激烈競爭以及海外市場關稅壁壘的雙重壓力。2024年9月13日,美國宣布大幅提升中國新能源產品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加拿大政府緊隨其后,也于10月1日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歐盟為保護其汽車產業,實施了一系列貿易壁壘措施,其中在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所謂“最終反補貼稅”,在原有10%關稅的基礎上,對中國出口生產商分別加征不同比例的反補貼稅,比如比亞迪為17.0%;吉利為18.8%;上汽為35.3%;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征收20.7%的關稅。歐美地區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市場,上述國家紛紛舉起的加稅大棒無疑給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帶來了巨大挑戰。
面對海外市場的這些新變化,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正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一方面,通過推動全面電動化和智能化,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在全球市場上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即便面對歐美關稅壁壘,也能憑借高端的產品技術和豐富的功能吸引更多海外消費者。另一方面,加大對俄羅斯、東盟、拉美、中亞、非洲等地區的市場開發力度,不斷拓展海外市場份額,以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持續發展。
【電車界】是一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自媒體,在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之際誕生,電車界由汽車領域專業人士組成團隊,具備豐富汽車行業知識與專業新聞素養。能以敏銳視角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市場動態及政策法規變化,為用戶提供有價值信息。時刻掌握行業動態,與廠商及專家緊密聯系,第一時間帶來產品發布、技術突破及行業新聞。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