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特別報道】全球汽車行業的目光尚未從混動技術掀起的浪潮中移開,一項來自中國企業的突破便再度引發熱議。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前夕,極光灣科技(Aurobay)憑借自主自研高性能混動系統斬獲美國PACE大獎,一舉打破中國動力技術在國際頂級獎項中的"零紀錄"。
車展現場,浩思動力以"動力多元化"為核心理念的首秀,更將行業對動力技術路線的討論推向高潮。展會期間,中國汽車報社總編輯桂俊松與浩思動力旗下極光灣科技首席執行官王瑞平展開深度對話,解碼這一里程碑背后的技術邏輯與戰略思考。面對"內燃機是否終將被取代"的行業之問,王瑞平用一組數據給出回應:"2024年全球85%的新車仍搭載發動機,混動車型銷量兩年內近乎翻倍——動力系統的未來,注定是多元化的交響樂章。"

桂俊松:浩思動力預計,到2040年全球50%的車輛仍將依靠內燃機或混動系統,這是否意味著企業會長期堅持多元技術路線?
王瑞平:是的,我們一直認為汽車行業的動力多元化會持續下去。從數據上來看,2024年全球乘用車總銷量為7600萬輛,配裝發動機的車型占85%以上。在全球市場上,近3年純電動汽車大致以每年2~3%的比例上升;全球范圍內,內燃動力車型依舊是銷售主力,與此同時,混動車型份額正持續攀升,總體銷量超1200萬,相較2022年的規模接近翻倍。
?從產品技術角度來講,傳統動力、混合動力、純電動三大模塊的技術都會持續提升。在內燃機方面,持續提高效能是未來的研發重點,它關乎到混合動力系統的總效率;在傳動系統上,同樣也將圍繞高效議題,通過高電壓平臺的引入,加強與電機、電控系統的協同升級;在產品架構上,我們將緊扣市場需求,推出更為緊湊的產品。
例如本次車展我們展示的Gemini小型增程器,它采用水平對置雙缸四沖程結構,相較于常規架構,在體積上縮小40%,將更適用于緊湊型增程車型應用。以及電動車專用增程動力,也是充分考慮電動車空間小、布置難的特征而打造的。
總體而言,浩思動力將著力推進小型化、模塊化、平臺化產品開發,提高產品適配性。我們會在提高系統性能的同時,保持成本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為浩思動力在全球市場上取得更大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場關于動力技術進化方向的對話中,王瑞平始終強調"需求決定技術"的底層邏輯。無論是采用水平對置雙缸結構、體積銳減40%的Gemini增程器,還是專為電動車設計的緊湊型增程動力,浩思動力的創新始終錨定兩個坐標:一是通過小型化、模塊化、平臺化開發打破技術邊界,讓內燃機與電驅動系統實現"1+1>2"的效能躍升;二是以全球化視野重構成本優勢,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讓多元動力技術真正具備商業生命力。
"當行業爭論技術路線的'單項冠軍'時,我們更愿做兼容并蓄的'全能選手'。"王瑞平總結道。隨著中國動力技術站上美國PACE獎臺,這場始于熱效率突破、歸于市場驗證的混動革命,正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寫下新的注腳。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