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廣汽集團,堪稱廣州汽車產業的中流砥柱,貢獻著廣州近八成汽車產量,曾經每年大賺上百億元。然而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20年來首次陷入虧損泥潭。
從云端隕落,到底是誰“殺死”了這個華南汽車巨頭?

1. 二十年來首次虧損
廣汽集團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預告,如同一張病危通知單。
業績預告顯示,廣汽集團今年上半年預計當期歸母凈利潤虧損18.2億元-2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1.2億元-32億元。
這是廣汽自2005年有公開業績披露以來,首次出現中期虧損,意味著拐點已現。
今年一季度,廣汽就已業績雙降,其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7.82%至198.8億元,歸母凈利潤暴跌159.95%至虧損7.32億元。簡單計算可知,廣汽二季度的經營狀況,較一季度進一步惡化。

事實上,廣汽的危機,去年就已經徹底呈現。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廣汽銷量不增反降,銳減20%至200萬輛,倒退到2017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81.4%,只剩下8.24億元。但仔細分析就可知,這是有所“粉飾”的結果。
去年,廣汽扣非凈利潤由盈轉虧,巨虧43.51億元,同比暴跌221.8%。
只是通過大增的轉讓股權資產處置收益,以及攀升的政府補助,才實現了歸母凈利潤不至于虧損。
2. 曾經一年賺百億元
如此慘烈的業績,20年來從未在廣汽集團身上發生過。廣汽可不是一般的小車企,它與上汽、北汽并稱三大地方國有車企之一。
在合資年代,它依靠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合資品牌,盡享了傳統燃油車時代紅利。
過去20年來,廣汽一直都位居國內汽車行業頭部陣營,還連續12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
2017年和2018年,廣汽集團都還是年凈利潤超百億的“超級印鈔機”。

汽車制造業是廣州經濟支柱,貢獻著全市近三成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而廣汽集團又是廣州汽車產業的頂梁柱,貢獻著廣州約八成的汽車產量。
在廣汽集團的助力下,廣州從2019年到2023年汽車產量分別為292.3萬輛、295.2萬輛、296.6萬輛、313.7萬輛、318萬輛,連續五年全國第一,穩居“汽車第一城”。
可惜廣汽隕落,廣州去年汽車產量驟降至253.98萬輛,從第一滑落至第三,被深圳和重慶所超越。
3. 華南汽車巨頭隕落
廣汽從云端墜落,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合資時代沒落,廣汽以前抱得大腿變細了。
無可諱言,廣汽過去的強大,主要是旗下合資車企的強大。就跟其他國有車企一樣,廣汽抱著合資的大腿,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如今,廣汽三菱、廣汽菲克、廣汽謳歌均敗走麥城。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兩顆參天大樹,也早已搖搖欲墜,去年它們的銷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20%。
過去的利潤奶牛,如今自身都難保,自然無法再哺育廣汽了。

其次,自主品牌不振,電氣化轉型高開低走。
廣汽傳祺過去兩年,年銷規模徘徊在40萬輛左右,在自主陣營屬于第二梯隊。
至于廣汽寄予厚望的埃安,2023年爆賣超48萬臺,穩居新勢力銷冠寶座,堪稱國有車企電氣化轉型的標桿。
然而,2024年形勢急轉直下,受制于網約車市場飽和,以及車市競爭愈發白熱化,埃安大幅下滑22%,銷量只剩下37.5萬臺。今年上半年,埃安進一步同比下滑14.0%至10.9萬臺。

日前,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直言:“廣汽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笨磥?,廣汽知道自己來到生死關頭。
廣汽的困境,是傳統汽車工業在新能源風暴中飄搖的縮影。當燃油時代的榮光成為過往,新能源賽道的卡位戰愈發血腥。
馮興亞的“戰時狀態”宣言,既是背水一戰的決絕,也是鳳凰焚翼前的最后清鳴。歷史的巨輪從不等待遲到的覺醒者,唯有破釜沉舟者,方能在洗牌中重掌方向盤。
希望廣汽這個華南汽車巨頭的傳奇,不要從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