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智己汽車宣布將在8月1日發布“超級增程”,這套系統搭載容量達到66kWh的電池,純電續航將達到驚人的450km,它的電池容量和續航甚至超越了不少純電動車。聽起來似乎很牛逼,但認真想了一下,跑長途不還有增程器和油箱嗎?到底是什么人會需要超大電池的增程系統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2019年以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插混車型,但當中大部分的續航都只有幾十公里,如果沒有充電條件,確實顯得十分雞肋。而2019年理想ONE的出現則讓人看到了原來增程也能有接近純電的使用體驗。它180km的純電續航里程又足夠滿足大部分人從周一到周五的上下班通勤;同時它還有快充,就算你沒有充電條件,可以在一周內某一天專門去充電站花不到一小時充滿電。另外它可以在跑長途的時候燒油,沒有續航焦慮。

自此一眾車企也就開始卷起了增程車的純電續航,逐漸超過200km、300km,到如今的450km,已經跟一些純電車型看齊。那么更大電池的增程車是不是何樂而不為呢?我覺得也不是,雖然純電行駛的用車成本確實低于使用增程器,大電池也確實能帶來更長的續航,減少充電次數,但大電池同樣帶來了不小的重量,車上每天多背著幾百公斤的電池,長年下來增加的能耗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更重要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電池的成本并不低,超大電池所增加的上萬元成本,足夠你燒油跑幾萬公里了。
從多一分底氣變多一分焦慮

一個巴掌拍不響,車企愿意卷續航其實也是因為消費者有這個需求。有相當一部分增程和插混車主自從買車后就開始糾結于用油比充電多的一點差價,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病態的心理,總覺得用油會有種罪惡感。每次電池電量見底了甚至會有跟開純電車一樣的續航焦慮,哪怕此時油箱里的油還夠跑幾百公里,妥妥的“雙重焦慮”。

更離譜的是,還有增程的車主在高速服務區也選擇充電,哪怕充一小時電只能省那么幾十塊。而最離譜的是,車企似乎也知道了車主這種矛盾的心態,前不久吉利在工信部申報了豪越R7的信息,這款車將集增程與換電于一身。我就想知道,如果換電的成本比充電貴(畢竟換電站的成本比充電樁高很多),那么車主會不會陷入再次的糾結之中?
寫在最后
增程和插混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純電車在續航和補能時間的短板,讓人不再有續航焦慮。發動機和增程器設計出來就是拿來用的,并不是只有應急才用得上的備胎,所以也不要一用油就有罪惡感,也不要過分糾結于燒油比充電貴的差價,畢竟它對比起純燃油車已經省了不少。

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如果買了增程還是有續航焦慮,那增程的意義何在?另外也不要過份追求增程的超長續航,因為到頭來你充電省下的錢很可能全花在更大的電池上了。如果你真的非常在意成本不在乎時間,那為什么直接選純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