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當前位置: 首頁 文章

    從比亞迪宋PLUS EV被雷擊說起:安全,不只是僥幸

    予墨Auto-太平洋號
    工程師圈的逃兵,汽車欄目圈里打滾,一個老司機,和你們。
    + 關注

    8月5日,在廣西北海市鐵山服務區,一輛比亞迪宋PLUS EV連續遭遇三次雷擊,卻最終奇跡般“全身而退”:駕駛員毫發無傷,車輛核心系統完好,甚至動力電池、電機與控制器也未受損。事后,車主曬出的照片顯示,車頂留下了兩處明顯的雷擊痕跡。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運氣真好”,但實際上,這背后更多是科學與工程的勝利。電動車的高壓系統設計,往往會將車體作為“法拉第籠”,在強電流沖擊時將電荷快速引入地面,避免進入乘員艙傷及人員。同時,電池包和控制系統的多重絕緣與防護,也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這一次,比亞迪的電氣安全設計顯然經受住了最嚴酷的“實戰檢驗”。

    這件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討論——有人感嘆國產車的安全實力,也有人提出質疑:極端情況下,電動車是否比燃油車更容易“招雷”?其實從原理上講,任何高聳、孤立的金屬物體都可能成為雷擊目標,與動力形式關系不大。而無論電動還是燃油,真正決定安全的,是車體結構、電氣防護以及駕駛員的處置方式。

    這起事件還有一個重要提醒:行車安全務必重視。雷雨天氣行車,不要在空曠地帶停車“看風景”,遇到雷電時應盡量留在車內關閉車窗,避免接觸金屬部件;長途出行前,關注天氣預警信息,減少進入高風險區域的機會。

    比亞迪宋PLUS EV的這次“浴雷生還”,無疑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技術做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案例。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并非所有車輛都能如此幸運。科學設計與良好習慣相結合,才是應對不可預測自然力量的最佳方式。畢竟,災難面前,運氣固然重要,但安全從來不是僥幸。

    聲明:本文由太平洋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車。文中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感謝原作者。
    44
    08-12
    智駕大橫評

    相關車系

    更多>>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日本精品区视频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综合色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