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嵐圖汽車CEO盧放在微博發文,分享其在武漢至襄陽高速服務區充電時的觀察:大量電動車在電量充至80%后仍長時間占用充電樁,導致充電排隊現象頻發。針對“充電10分鐘,占位1小時”的亂象,他公開倡議:“充至80%后主動駛離,對超時占樁收取階梯費用。”該言論迅速引發熱議,蔚來高級副總裁沈斐火速回應:用戶正吃飯怎忍心打斷?充80%可能需二次補能,規則執行恐傷體驗。

對于新能源車用戶而言,“充電排隊”這一痛點出現已久,高速充電更是“一樁難求”。盧放的表述并非苛責,而是呼吁用戶要從行為習慣、行業要從管理機制雙方面提升充電效率,體現的是對公共資源合理分配的思考:公共充電樁是社會資源,需要想辦法提升該資源的利用效率。
面對補能難題,行業正探索“超快充”與“換電”兩大路徑。
換電的好處是速度快,但目前受限于高成本、標準不統一及品牌封閉性,僅服務于小范圍用戶,大規模推廣成問題。
超快充是具備普適價值的解題思路。拿嵐圖的5C超快充+全域800V高壓平臺技術舉例:5C可實現“5分鐘補能超百公里”,800V架構是車輛高效匹配5C樁的前提,若無800V支持,即便樁端具備5C能力,充電效率也難以釋放。
當然,實現高效補能的超快充落地,需要行業發展支撐。截至2025年7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數據顯示,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充電樁6.2萬個,覆蓋率高達98.4%;時間追溯至2024年12月,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數量為3.3萬個。7個月的時間,高速充電樁增長了近一倍。
誠如嵐圖汽車CEO盧放所言,技術進步應惠及大眾,而非封閉生態。當前,5C與800V技術正處于基礎設施快速擴張的上升期,正構建高效、開放、共享的補能網絡。
嵐圖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博曉也表達了個人觀點,他提到“一方面,可以提高樁的充電效率、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車具備更強的充電能力,這一點正在成為行業共識”。他也表示,嵐圖知音等車型已搭載800V平臺并支持5C超充,讓用戶真正體驗“充電如加油”的便捷。同時還透露,今年下半年,嵐圖將把800V+5C推廣到更多車型。

當“高速充電該不該充到80%挪車”成為社會話題,超快充已經以 “全兼容、無門檻、真普惠” 的三重優勢,成為中國新能源基建不可逆的主流選擇。超快充的勝利,不在于否定其他路徑,而在于用開放生態覆蓋了最廣泛的需求場景。補能趨勢的未來答案早已明晰:不是封閉專屬,而是讓每一度電在開放網絡中創造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