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常年蹲草原拍風光的攝影師,我對 “裝設備” 的執念比拍日出還深。以前開 SUV 跑草原,光搬設備就得來回兩趟,趕上刮風下雨,鏡頭還容易沾灰。這次借林肯試駕活動開飛行家,本以為就是輛 “長得好看” 的豪華 SUV,結果在莫爾格勒河營地一開箱,給我好大一個驚喜。

凌晨三點往敖包山趕拍日出,我那套剛換的 600mm 長焦鏡頭裹著防雨罩,跟塊半人高的鐵疙瘩似的,三腳架展開能占小半個車位 ,伸手按了下飛行家后備箱的按鈕 —— 就聽 “咔嗒” 兩聲,第三排座椅像被按了開關似的,“唰” 地平躺著貼了底,連第二排座椅都能往前挪半尺,瞬間騰出個一大半空間。3 個鏡頭包摞起來,側面剛好能塞進折疊椅;最后把防潮墊卷成筒,往角落一塞,關尾門時 “嘭” 的一聲輕響,連個磕碰聲都沒有。

最絕的是拍延時的時候,草原風大得能吹跑帳篷,我把相機架在車頂,自己坐進駕駛座調參數。本以為車會晃得畫面虛,結果盯著屏幕看了十分鐘,太陽的軌跡溜直得像用尺子畫的。低頭一看,飛行家的底盤穩得像釘在地上,連方向盤都沒咋動,助理舉著手機錄屏:“這防抖效果,比我帶的千元云臺還靠譜!”

中途換鏡頭時天太冷,我隨口說 “能開下座椅加熱不”,還沒動手,中控屏就彈出 “已為您開啟主駕加熱”—— 原來語音控制連這種細節都能聽懂。等日出拍完往回走,我蜷在后座看素材,座椅居然能調成全躺模式,腿往前面一伸,比我帳篷里的睡袋還舒服。

以前總覺得豪車就是 “好看不好用”,這回算明白,飛行家這是把攝影師的需求刻進了 DNA:該能裝的時候絕不掉鏈子,該穩的時候比三腳架還靠譜。回程時路過一片白樺林,我臨時想拍組林間光影,停下車按了下后備廂感應鍵,腳在保險杠下一掃,門 “嗡” 地就開了,不用彎腰不用掏鑰匙,拿完設備轉身,門又自己緩緩關上。助理扛著三腳架跟在后面笑:“以后換車就盯林肯了,連防潮墊都能塞得方方正正,這才叫真?移動攝影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