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能賣車、能賺錢,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亞迪其實也很能花錢很會花錢。
工程師出身的王傳福,帶領比亞迪豪擲2100億元。這些錢到底花在哪里了?

1. 營收超越特斯拉
意料之中,比亞迪交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半年報成績單。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收達到3712.8億元,同比增長23.3%。同期,特斯拉營收4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95億元)。這意味著,比亞迪首次在營收上實現對特斯拉的反超。
營收勁增的同時,比亞迪盈利能力也在穩定提升。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3.8%。比亞迪是唯一一家凈利潤過百億的中國車企,排名第二的吉利只有93億元。

營收、凈利潤勁增的基礎,來源于比亞迪銷量的持續攀升。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215萬輛,同比增長33.04%。這一成績,讓比亞迪超越本田、日產、鈴木等,在全球車企銷量排名中躍升至第7位,創下中國車企全球最高排名。
值得關注的是,同期比亞迪海外熱銷47萬輛,同比暴漲132%。
這意味著,比亞迪不僅在國內保持巨大領先優勢,而且海外市場成為第二增長曲線,打破了“只在中國強”的局限。

2. 豪擲2100億元
比亞迪這些成績的取得,在于對“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理念執著堅守,關鍵是舍得在研發上投入,堅持走技術驅動發展之路。
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比亞迪研發投入同比大漲53.1%至308.8億元,是同期凈利潤(155億元)的約兩倍。
在汽車行業,比亞迪研發投入一騎絕塵。
排名第二至四的吉利、上汽、長城,其研發投入分別為146.5億元、101.7億元、60.4億元。顯然,比亞迪一家的研發投入,等于上述三家之和。

即便跳出汽車行業,在整個A股上市公司范圍中,比亞迪研發投入依舊遙遙領先,遠遠超過中國建筑、中興通訊、中國移動等中字頭知名企業。
總而言之,比亞迪不僅是汽車行業研發之王,也是整個A股的研發之王。
事實上,比亞迪在研發上高強度投入,早已是常態。
2011年至2024年間,比亞迪有13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當年凈利潤。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投入已突破2100億元大關,堪稱研發狂魔。

3. 筑起專利護城河
看得見的是財報上的研發金額,看不見的是比亞迪12萬名工程師“天團”的默默努力。這些中國工程師的苦功,結出了專利的“甜果”。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專利排名數據中,比亞迪強勢包攬《全球汽車新能源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全球汽車混合動力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以及《全球汽車純電動技術中國專利授權量》三大榜單首位,專利數量遠超豐田、本田等跨國巨頭。

比亞迪常年的巨額投入和專利技術,有效轉化成創新競爭力。
從2021年開始,比亞迪依靠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臺3.0等創新技術,實現厚積薄發。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開始逐漸打破外國汽車品牌對中國車市長達幾十年的壟斷。
這種打破,不僅僅是銷量上的打破,還有產品、車型、技術等全方位的打破。自主品牌從配角變成主角,合資和外資品牌從主角變成配角。

汽車行業進入時代巨變,全球車企科技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企業紛紛加大投入,力爭在前沿技術領域占據制高點。
如果無法占據制高點,中國汽車行業在燃油車時代,被外國汽車壟斷和支配的歷史悲劇就會重演。
比亞迪以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巨額研發投入,帶領自主品牌建立起屬于中國的技術護城河,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完成從“追趕者”向“定義者”的競爭轉型,并加速出海,在全球汽車舞臺上也成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