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成都車展 1 號館的212展臺,212每一代車型演變圖譜鋪滿背景墻,從經典造型到技術迭代的痕跡清晰可見。
就在這個充滿中國越野力量的展臺前,媒體的鏡頭聚焦于 212 何兆鵬時,這場圍繞 “中國越野車根源與未來” 的對話,既藏著 212 半個多世紀的品牌沉淀,也透著這個中國越野鼻祖在新能源時代的破局野心。

不擠紅海,只做 “最純粹的硬派越野”
“如果想擠份額,我們就不會做前后硬橋的車了。” 面對 “如何定義 212 品牌” 的提問,何兆鵬的回答直接且堅定。在越野市場各路玩家扎堆的當下,212 始終攥著 “中國越野車源于 212” 的初心 —— 不追逐泛越野賽道的流量,而是先啃下 “極致需求” 這塊硬骨頭。

他坦言,若想走捷徑,憑借 212 的品牌情懷與經典外形,做一款前非整體橋、后整體橋的車型,完全能輕松走量。但團隊最終選擇了更難的路:堅持前后硬橋結構,滿足那些追求專業越野性能的 “少數人”。“我們要先夯實專業越野和極致越野的 IP,而不是為了短期流量硬沖紅海。”
這種堅守不僅體現在產品結構上,更藏在技術路線的選擇里。當行業不少品牌押注增程電動越野時,212 選擇了差異化路徑 —— 既要推出 WY 平臺 T01 混動版適配長途穿越節能需求,也不放棄柴油版這條 “小眾賽道”。“明知柴油版用戶群體窄,我們還是要做,這是越野人的倔強。” 何兆鵬說,T01 柴油版的核心競爭力,正是 “前后硬橋 + 柴油” 的硬核組合,低速高扭的特性恰好匹配西南、北方用戶拖拽房車、長途穿越的需求,而 2.5 噸的拖車資質,更是精準擊中了越野玩家的痛點。
五萬額度解改裝顧慮
“冬天柴油車啟動會不會困難?” 這是新疆、內蒙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對此,何兆鵬給出了帶著數據支撐的答案:“我們在云貴川渝疆做了大量冬季測試,高效熱管理系統能根據環境溫度、油溫、水溫調節噴油,實現低溫一次打火。”

而更讓越野玩家心動的,是 212 這次推出的 “不計免賠” 服務。玩越野的人都知道,改裝后出問題,廠家往往以 “極限越野” 為由拒絕質保,扯皮糾紛成了行業常態。但 212 直接拿出 5 萬元額度,覆蓋前后橋、傳動軸、軸承油封等 13 個用戶反饋高頻易損部件,且明確規定 “首任非營運車主改裝后仍享發動機、變速箱終身質保”。
“牧馬人老玩家算過,這些部件年損耗基本在額度內。” 何兆鵬笑著說,推出這項權益,就是想讓玩家放心改、放心造,“不用再擔心改了車就沒質保,這才是對越野愛好者真的誠意。”
除了質保權益,212 還在細節上解決用戶的 “生存焦慮”。針對川藏線、獨庫公路這些越野熱門路線,212 已布設服務點;新疆、西藏地區的用戶,還能獲贈衛星互聯網終端 —— 哪怕在無人區沒信號,也能通過 SOS 求救。“有用戶說,在無人區距服務站 5 公里卻過不去,再多服務站也沒用。所以我們既要鋪線下網絡,也要補衛星通訊的短板。” 目前,212 全國已有 264 家 4S 店,西北、敦煌等地還組建了用戶救援隊,形成 “線下服務站 + 第三方救援 + 用戶互助” 的三重保障網。
如何讓中國越野走向全球
“中國的越野文化,不能只靠一個品牌喊口號。” 談及越野文化推廣,何兆鵬的思路很清晰:既要和用戶玩在一起,也要和國際品牌同臺競技。

過去一年,212 的越野文化版圖不斷擴張:和 T01 首批用戶一起沖阿拉善英雄會,在 318 川藏線挑戰極致路況,辦 “樂野之日” 吸引年輕玩家,還搞了多倫冰雪試駕、多站越野挑戰營。甚至深入新疆、甘肅的偏遠之地做公益,把越野和社會責任綁在一起。“我們推‘用戶親密’戰略,不是做表面的用戶運營,而是讓用戶定義產品。” 何兆鵬舉例,從狙擊手車型到 T01 汽油版、柴油版,每一次迭代都是用戶 “教” 團隊做的 —— 用戶說低速扭矩不足,就優化柴油版動力;用戶反饋右半軸軸承易損,就主動給老用戶更換油封、碳刷。
而 212 的野心不止于國內。2025 年,他們計劃帶著車型參加國際展覽,十月份的羅布泊行動就是第一站,之后還會與海外越野品牌同臺亮相。“要讓那些以越野文化自豪的國際品牌,感受到中國越野的力量。” 何兆鵬說,中國越野文化現在需要 “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地利是品牌們團結協作,人和是大家目標一致 —— 把越野這條 “獨木橋”,走成人人能參與的 “高速路”。
智能化不盲目跟風
對話中,何兆鵬也透露了 212 的 “未來藍圖”:除了現有 WY 平臺,2026 年北京車展將推出 WB 平臺中大型越野車,采用前軟橋后硬橋設計,兼顧多場景用途;WT 平臺則聚焦承載式車身越野功能 SUV,融合魏橋集團輕量化技術,降低能耗,滿足日常通勤與復雜路況雙重需求。

賽事方面,212 計劃讓量產車明年登上專業越野賽場,團隊還會 “以身入局”。“不是簡單贊助,而是自己參與進去,讓用戶知道我們和他們的場景是一樣的。” 何兆鵬笑稱,自己也想親自下場,“只要老板同意,我隨時能上。”
至于當下熱門的智能化,212 選擇 “克制推進”。“智能座艙會大幅改進,但智能駕駛不會盲目追求高等級。” 何兆鵬解釋,越野場景需要更保守的智能輔助,目前 T01 已有的底盤透視、360 環視、基礎 ACC 功能,足夠應對日常與越野需求,“太多冗余功能反而會影響越野體驗。”
最后被問及企業資金實力時,何兆鵬沒有回避:“母公司剛入選中國民企 500 強前 10,不含互聯網企業排名更靠前。” 他強調,212 的投入都是 “百萬級起步”,從越野基地建設到用戶活動,走的是長期主義路線,“不會為短期流量造勢,要做讓用戶能感受到的品牌文化。”
下午 3 點,專訪結束時,窗外 212 展臺的觀眾還在圍著 T01 柴油版討論。這個誕生半個多世紀的品牌,正用純粹的越野基因、務實的用戶服務、清晰的未來規劃,在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浪潮中,書寫屬于中國越野的新故事。正如何兆鵬所說:“我們要讓中國人相信,中國的越野車是世界上最牛的,中國的越野文化也能領先全球。”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