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剛上市的熱鬧,小米YU7如今熱度低了不少,這時候聊這款車應該不會挨罵了吧!
算上這次租車試駕,我應該是第三次體驗小米YU7了,只不過前兩次,一次是靜態體驗,一次是常規試駕,不像這次這么盡興。Ps:拍完車相機丟了,所以,大家就湊合看看文字版吧!才用了3個月,心疼!

顏值方面不用多說,小米旗下產品的審美一直是在線的,我一直好奇小米首款MPV會長什么樣子。車內部分,用料和做工也是可以的,我專程看了一些邊邊角角,對得起價格,起碼不會像我買第一輛車摸方向盤下面把手劃破了……
言歸正傳,下面開始聊干貨,目前還沒有提到車的小伙伴,或者準備開始排隊的小伙伴可以參考一下。

坐進小米YU7車內,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天際屏,這東西對于小米YU7的設計團隊來說,覺得是加分項,但對于我個人而言,只能說可玩性大于實用性。
剛開始接觸的時候,感覺這個設計很搶眼,還有一些小驚喜,如動態小動物等。但像我本身是輕度近視,開其他車的時候,不帶眼鏡也可以看清儀表盤,但看天際屏就有點吃力了。另外,如果戴上墨鏡的話,天際屏上面的內容呈現真的是不太清晰。副駕駛位部分,屬實有些浪費,畢竟干啥啥不行……

實際體驗時,小愛同學很好用。有些小伙伴可能會提到所謂的“消費級”芯片,從目前體驗來說,看不出差別。不過,我是那種比較在意這方面配置的人,所以如果是我買車,我可能會很猶豫,畢竟其他品牌用車規級芯片不是沒道理的。因為不是長期測試,關于后續車機表現等,我只能說車主可以觀察一下。

至于智能駕駛輔助部分,我個人不是很想把自己交給車輛,所以我平時很少用。之前也試過小米YU7的高速輔助駕駛部分,車少時表現還不錯,車多時我就自己開了。和一些主打智能化的純電產品不同,小米YU7在車多時駕駛輔助系統的表現很難說是激進還是保守,可能是我開的時間太短吧。我用的比較多的反而是智能泊車,一些不太好停車的車位,我反而覺得它比我停的快。

座椅的用料、做工,方向盤的握感,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可能是我的腿太長,總覺得座墊有點短,但是我老婆卻說支撐性很不錯,坐著也舒服。至于前排座椅一鍵躺平,我覺得比較適合熬夜的我,尤其是接孩子的時候,在車里補一覺也是不錯的。可變色玻璃的車頂單獨說一下,除非艷陽高照,不然效果不比電動遮陽簾差。我租車這幾天,還真沒趕上特別曬的天氣,所以比較好奇,小米YU7的玻璃車頂烤不烤頭皮……

車內部分再吐槽一個點,剩余的基本上都是優點,這個缺點就是后車窗玻璃無法完全落下去。其實小米YU7的后車窗本來就不是很大,還不能完全落下去,對于我這種家里人容易暈車的人來說,屬實不太友好。另外,也有網友提到過,真的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從車窗跳出去的話,似乎有點難。不過,不是小米YU7一款車如此,所以這個算是個人不喜歡的點吧。

下面說開起來如何?動力輸出方面比我的油車強太多,剎車也是比較線性。不過,個人建議大家直接選擇運動模式,不要所謂的舒適模式。別看這款車看起來很運動,其底盤調校反而以舒適為主,甚至在舒適模式下,其駕駛感受有種理想ONE當初的感覺。我家樓下前段時間修路,開舒適模式的話,就像是開船一樣。或許有小伙伴會提到空懸&CDC,只能說對于舒適模式下的作用不大,反而運動模式下表現不錯。

運動模式下的小米YU7開起來才像樣一些,這時候如果把能量回收也調低,對愛暈車的家人也是比較友好的。我在租車用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開著運動模式,舒服又不會影響車身姿態的保持。有一說一,我覺得小米YU7的運動模式就像是小米SU7的舒適模式。另外,小米YU7的轉向手感舒適有些輕,和運動外觀并不是很相符,反而更與整體偏向舒適性的底盤更契合。

靜謐性方面,小米YU7的表現是非常有競爭力的。日常駕駛時,基本上可以忽略車外噪音,即便是不開音樂,車內也是非常安靜。關于用了哪些隔音棉不多說了,畢竟我也沒扒開看,但是肉眼可見的米其林輪胎表現還是不錯的,不過并沒有找到同款,按照米其林輪胎的普遍價格+小米汽車的熱度來說,這4條輪胎換一次也要6千到8千了吧。

整體來說,小米YU7這款車算是一輛優點遠遠多于缺點的產品,如果不是需要太長等車周期的話,我覺得這輛車是值得考慮的。另外,買這款車盡量直接選擇四驅版,別問我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