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鐵們,各位在加油站心疼得哆嗦、在充電樁前凍成篩糠的老司機們,今天說個題兒,關系到未來5年怎么選車!
先說結論,就算傳說中“終極神器”固態電池真量產了,那個讓你又愛又恨的“電動爹”,在“油車爺”面前,依然得乖乖叫爸爸?
別以為我收了石油公司黑錢。咱用大白話,把這筆賬算得明明白白。
固態電池確實好,能量密度高,續航輕松破千公里;充電快,一杯咖啡功夫滿血復活;還安全,在基礎原理上就跟液態電池必然產生枝晶體不一樣,一百年都甭擔心自燃。
車企和電動粉們一通吹噓,好像這玩意兒生來就是為了讓純電車一統江湖的。其實不然,恰恰相反。誰會大爆發?不插電的HEV混動!一塊小型固態電池,配上經過千錘百煉的高效發動機,這組合才會直接封神。
日常上下班,固態小電池能量密度高,足夠你純電跑兩三百公里,成本忽略不計,絲滑柔順,跟純電車沒兩樣。想要長途旅行,上高原去沙漠,發動機一聲吼,油箱就是你的移動血包。反正西藏阿里是可以加油的,大北線能不能充電,只有天知道。
純電“電動爹”先天BUG是啥?如果安全短板解決了,補能焦慮還是最大瓶頸。再牛掰的技術,城里開可以,只要你追求詩和遠方,天南海北的廣袤世界你以為都是北上廣深?充電焦慮總是形影相隨。

相對而言,固態電池不是純電的“救命仙丹”,反而給混動尤其是不插電HEV送來了“超級外掛”,不用改變任何習慣、不用找樁、不用排隊、吃粗糧干臟活的HEV,不插電混動——就像給老虎裝上噴氣式引擎。
細說幾條理由:
其一,單車性能看,HEV是精壯猛男,純電只是虛胖大漢。現在液體三元鋰電池包,背上100度電,能跑個七八百公里,主要能量都讓電池自重給吞了。以后固態電池減掉三分之一或一半,略微輕松些,整備質量好不了多少。
可HEV呢?用固態電池,大約也就一兩度電,零頭都不到,身輕如燕,發動機和電機各司其職,整體效能絕不輸給純電,而適用場景全面碾壓純電。
其二,制造成本看,一套小容量固態電池混動系統,成本遠低于一套巨無霸電池。這叫 “把錢花在刀刃上”,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獲得了全場景能力,性價比爆炸。
其三,補能全場景,混動實現“降維打擊”。就算你固態電池充電快,你能在五分鐘內在中國任何一個角落,包括山溝溝里、戈壁灘上,變出一個350kW的超充樁嗎?你不能。
但中石油和中石化能,它們已經做到了。HEV繼承了油車這份遺產,實現了真正的“補能自由”和零焦慮。
其四,HEV大爆發,PHEV以及廣義增程,都會在固態電池加持下,擁有強大的市場韌性。要記住,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從中國的三級臺階到東北大興安嶺的冰天雪地,從西北的戈壁荒漠到云貴盤山公路和嶺南的蜿蜒山地,這里的土地不相信眼淚,更不相信電量百分比。
在這里,你唯一要相信的是可靠性。不插電HEV還是喝油的,它當然還是“油車爺”,像油車一樣皮實耐造、無所不至,又吸收了“電動爹”的平順安靜和低使用成本。它才是這片復雜土地上最可靠的“坐騎”。
而純電,依然是那個需要精心伺候、怕冷怕熱、有“充電焦慮癥”的“電動爹”。所以,別再被那些“純電是唯一未來”的論調忽悠了。
再過三五年,固態電池量產上車了,“油車爺”反而重獲新生,你會發現HEV、PHEV這些喝油的貨們,才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能型選手,能陪你下菜市場,也能陪你闖蕩四方。
科技的盡頭不是顛覆,而是融合。那個最能適應環境、最能滿足人民真實需求的,才會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