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也已被一汽、東風、領克等品牌采用,這些成果都意味著國產SoC已從“可用”走向“好用”。
在智能駕駛系統的實際落地過程中,算法適配能力往往決定了芯片性能能否真正發揮出來。行業主流感知算法從傳統的基于CNN的卷積模型,逐漸轉向Transformer為核心的時序建模方式。Transformer雖然在語言模型中大放異彩,但移植到自動駕駛領域時,其對芯片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模型不僅模型參數多、計算密集度高,而且數據訪存極為頻繁,對內存帶寬與片上緩存設計構成嚴峻挑戰。
為適配這種架構的變遷,芯片廠商紛紛進行技術革新。英偉達在其Hopper架構中專門為Transformer引擎提供了FP8/FP16動態精度切換機制,不僅減小了內存壓力,也提升了計算效率。地平線在其征程6P中引入了硬件級別對Layernorm、Softmax、Transpose等Transformer常用算子的優化加速模塊,顯著提升了大模型的執行速度。類似的,還有安霸CV3芯片采用的CVflow架構,通過三級緩存與PB級大容量內存塊,有效突破了“存儲墻”瓶頸。這些創新表明,智能駕駛SoC的架構設計已不再局限于通用算力的堆砌,而是圍繞算法演進路線量體裁衣地進行深度定制。
與此同時,車載芯片的開發模式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從早期的“硬件優先、軟件跟進”串行開發模式,演進到如今“軟硬同步、生態共建”的并行開發體系。傳統芯片設計從IP授權到芯片流片,再到軟件棧適配,少則兩年,多則三五年,這種周期在快節奏智能化時代顯然不再適用。于是,高通、英偉達、地平線等廠商紛紛推出自家配套的開發平臺。英偉達的DRIVE平臺集成了操作系統、開發工具鏈、參考架構與仿真系統;高通則推出Ride平臺并配備專用AI加速器,支持ODD靈活擴展;地平線的“天工開物”平臺支持算法即插即用,提供中間件、算子庫和模型倉庫,使車企能夠快速完成從芯片到整車的集成部署。
這些平臺生態不僅大大提升了開發效率,也推動了軟件生態的多樣化與標準化,增強了芯片的通用性和擴展性。地平線的工具鏈支持包括BEV+Transformer等前沿算法模型的快速部署和兼容性驗證,使得主機廠在不更換芯片的前提下,可以快速完成城市NOA、AVP等新功能的迭代更新。這種“芯片+軟件棧+開發平臺”的一體化方案,正成為未來智能駕駛芯片供應商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產SoC廠商也在持續推進平臺化與產品矩陣戰略。以地平線的征程系列從最初的J2、J3、J5,再到最新的J6P,已實現從低中高階場景的全覆蓋,尤其是在高階城市輔助駕駛方面,征程6P芯片的落地能力和客戶適配反饋頗為正面。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地平線已與國內20多家車企建立平臺級合作關系,累計定點車型超過100款,2025年出貨量有望突破百萬顆。同樣,黑芝麻智能的“華山+A1000Pro+武當C1200”三線產品架構,也正形成多場景適配與跨域融合能力的優勢,已在一汽、東風等車企完成量產適配。
國產芯片要實現真正突圍,除了算力和平臺,還必須在“艙駕融合”這一架構層面達成突破。所謂艙駕一體,指的是一顆SoC同時支持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功能。相比傳統兩個獨立芯片方案,艙駕一體在成本、能耗、通信延遲和OTA升級效率上均有顯著優勢。小鵬就在其XEEA 3.5電子架構中采用One-Board設計,芯片方案成本下降了40%,整體算力提升達50%;蔚來新一代平臺也采用艙駕一體架構,直接整合了高通座艙芯片和多顆Orin-X,實現功能集中化部署。這種設計趨勢將在3nm制程和Chiplet封裝的推動下,逐步從高端下沉到主流車型市場。
從市場格局看,目前智能駕駛SoC正處于“海外主導、本土追趕”的階段。英偉達憑借CUDA生態和Orin芯片在國內高階市場一騎絕塵,2025年初,其芯片出貨量占中國智駕域控芯片市場份額接近50%。Mobileye的市場份額也正在快速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其“黑盒”封閉策略已不再適應當前車企對算法開放性、適配靈活性和本土化支持的強烈需求。與之對比,地平線、黑芝麻等廠商提供的開放平臺和定制支持,正逐步贏得更多國內車企的青睞。
特斯拉的入華也為整個產業注入新變量。其FSD端到端方案依賴于Transformer+BEV等大模型結構,帶動了行業對算力與算法適配的再思考。未來國內若要實現真正的端到端自動駕駛量產,就必須掌握從數據、算法到算力的完整鏈條。這對國產SoC廠商而言既是壓力也是機會,誰能在高性能、低功耗、快適配之間找到最優平衡點,誰就能成為下一個“Orin”。
現階段,智能駕駛SoC正處于爆發前夜。2023年,中國L2級自動駕駛滲透率已達到42.1%,預計到2028年將達93.5%。伴隨城市NOA普及、法規逐步開放以及消費者接受度提升,未來對SoC芯片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其中,中算力芯片由于成本與性能平衡優越,有望成為主力賽道;大算力芯片則將在L3/L4車型中逐步落地,形成技術示范和平臺演化的牽引力量。
智能駕駛SoC不僅是智能汽車的核心計算平臺,更是支撐汽車智能化轉型的戰略要地。從架構演進、算法適配、平臺生態到國產化路徑,SoC的發展映射出整個智能駕駛產業的脈動節奏。在“架構躍遷與生態重構”的時代浪潮下,中國廠商正以軟硬協同、自研芯片與本土服務構建起新的競爭優勢。未來的智能駕駛芯片戰場,必將是一場技術、生態、成本和戰略全面融合的競賽。而在這場競賽中,唯有持續創新與快速落地者,方能真正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