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車質網與凱睿賽馳咨詢聯合主辦的“2025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AQR)結果發布暨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
會議以“流量競逐 質量本位”為主題,匯聚了主流企業代表、行業專家、高校學者,共同探討汽車產品質量在智能場景應用與安全性能提升方面的創新實踐與發展趨勢。
活動開場,車質網、凱睿賽馳咨詢董事長、總裁唐衛國首先談到當下汽車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智能化”。他表示,汽車領域智能化正步入深水區,功能與真實用車場景深度融合,而質量決定了功能能否真正落地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

他透露,今年1-8月,車質網已受理有效投訴超15萬宗,其中車載互聯、駕駛輔助和OTA升級相關問題長期排在前20。其中,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消費者的焦慮正在從過去的“續航焦慮”,變成了如今的“智能化體驗焦慮”。
《2025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表現研究(AQR)》顯示,在新能源車中,OTA遲遲不升級、車機信號差成為用戶新痛點。體驗質量層面,智能座艙和駕駛系統成為影響用戶滿意度的關鍵負面因素。
唐衛國強調,這一需求的改變也促使汽車廠商需要把質量做到極致,把服務從“及時”變為“實時”,并真正打通硬件檢測到OTA升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閉環。
對于汽車產品質量問題,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徐長明從另一個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汽車產業應重視高質量發展,這種高質量發展應立足于產品本身。他建議企業不要依靠擠壓上下游來獲利,而要控制負債、強化可靠性、耐用性和安全性,并同時在營銷和戰略上發力。

車百會副理事長師建華從產業趨勢的角度指出,全球汽車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但中國市場依然保持穩定增長,電動化仍是高增長賽道。

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超過70%,而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有望突破65%。他判斷,全固態電池、智駕和芯片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將推動汽車產業進入人工智能汽車時代。
在企業分享環節,華為和小米也分享了對產品質量問題的看法。華為智能電動首席質量官陳杰強調“安全是最大的豪華”,通過功能安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的全鏈條控制,打造質量底座。他提到,華為在做全場景的FMEA風險分析,并且引入數字化、AI等技術,強化智能制造。

小米汽車質量部副總經理趙志遠總結了小米的“質量戰法”:充分發現問題、有效杜絕問題、主動響應問題,構成問題發現和解決的閉環管理。
最后,在頒獎環節上,主辦方公布了三電系統質量表現優秀供應商,以及在各細分市場中表現突出的車型獎項。此外,還評選出了2025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突出貢獻人物獎。
整體來看,這次研究和頒獎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有沒有功能”轉向“功能好不好用”,從“能開多久”轉向“用得舒不舒服”。
當用戶的需求點產生變化,車企也必須加快思維轉變。未來,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里,誰能把智能化和質量兩條腿走穩,誰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附: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質量表現研究獎項及獲獎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