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純電車到底看參數還是看用料?”最近一份涵蓋理想i6、極氪001、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等9款熱門純電車型的《趴車日記》車身懸架用料清單,在車友圈引發熱議。清單里從引擎蓋材質到后懸擺臂用料的詳細對比,不僅暴露了各車型的“用料取舍”,更讓“鋁和鋼誰更好”“用料與體驗的關系”成為討論焦點。

先看大家最關心的理想i6,它的用料表現堪稱“矛盾體”。一方面,懸架用料足夠厚道——后懸匯總標注“全鋁”,前懸上擺臂、下擺臂均為鋁制,在9款車型中,只有極氪001能與之媲美,要知道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后懸僅“一鋁四鋼”,小米YU7 MAX為“三鋁兩鋼”,理想i6的全鋁懸架在輕量化和操控響應上理論更具優勢。同時,它的前后車身采用壓鑄鋁,相比智己LS6 2026純電、問界M7 2025純電的鋼制車身,在減重方面更有誠意,這也為續航優化打下基礎。
但另一方面,理想i6的“蒙皮用料”卻引發爭議。引擎蓋、前后車門、后尾門均為鋼制,而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引擎蓋、前后車門、后尾門用鋁,極氪001前后車門也為鋁制。有網友疑惑“為什么懸架舍得用鋁,蒙皮卻選鋼?”,其實背后是“成本與實用性的平衡”——鋼制蒙皮雖比鋁重,但維修時可鈑金修復,不像鋁制件多需整體更換,能降低后續養護成本,這對家用用戶來說未必是缺點。
再看其他車型的“用料亮點”。極氪001堪稱“鋁用料大戶”,除前翼子板、后翼子板、后尾門為鋼,其余車身覆蓋件多為鋁,后懸同樣全鋁,兼顧性能與質感;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的“鋁蒙皮”最突出,前后車門、后尾門用鋁,但后懸擺臂大量用鋼,明顯偏向“日常通勤的輕量化需求”;阿維塔07 2025純電則在副車架用料上與眾不同,前副車架為鋁,是9款車型中少見的配置,理論上對底盤濾震有正向幫助。
不過評論區的討論也打破了“全鋁=更好”的誤區。有網友直言“車門全鋁維修成本太高,小剮蹭就得換門”,還有人提到“翼子板用鋼反而好,鈑金方便,家用車更在意實用性”。更理性的聲音指出“用料不代表調教,比如特斯拉后懸鋼件多,但底盤調校口碑不錯;理想i6全鋁懸架,最終駕駛感受還得看實際體驗”,這也呼應了清單開頭的聲明——“用料不代表調教與安全性能”。
還有幾個細節值得關注。9款車型的轉向節均為鋁制,說明在關鍵承重部件上,行業已形成“用鋁減重”的共識;前懸結構方面,除極氪7X和問界M7 2025純電為普通雙叉臂,其余7款均采用“下解耦雙叉臂”或“雙解耦雙叉臂”,能更好地過濾路面顛簸,提升舒適性;后副車架用料差異較大,極氪001、阿維塔07、智界R7用鋁,其余車型用鋼,這也會間接影響底盤的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表現。
對消費者來說,這份用料清單更像“選車參考而非標準答案”。如果看重維修成本和實用性,理想i6、小米YU7 MAX的鋼制蒙皮更合適;如果追求性能與輕量化,極氪001、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的鋁制覆蓋件更有吸引力;要是在意懸架質感,理想i6和極氪001的全鋁后懸值得優先考慮。但最終決策時,還得結合實車試駕——畢竟再好的用料,也需優秀的調校才能轉化為實際體驗,而安全性更要參考碰撞測試成績,而非單一材料判斷。
正如評論區一位網友所說:“家用車選料,不是比誰的鋁更多,而是看誰能在輕量化、維修成本、駕駛體驗之間找到平衡。”理想i6的用料爭議,其實也反映了當前純電市場的現狀——沒有完美的車型,只有適合自己需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