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沈天香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大會期間,見證了多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為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注入新動力。”10月16日上午,在2025世界NCAP大會上,中汽中心汽車測評管理中心(簡稱中汽測評)主任李向榮作總結發言時表示。
NCAP(新車評價規程)是全球公認的汽車安全評價體系,目前已發展為覆蓋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等地區的全球性汽車安全規范。而世界NCAP大會則是世界新車安全評價領域最高級別會議,被稱為“全球汽車安全頂級盛會”,每年舉辦一次,引領世界汽車安全技術發展潮流。
2025世界NCAP大會由中汽中心與全球新車評價規程(Global NCAP)聯合主辦。這是繼2014年之后、時隔11年再次在中國舉辦。
這個里程碑式活動落地中國,彰顯中國在塑造全球汽車安全未來格局中日益提升影響力——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汽車科技創新高地,中國為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的對話交流、知識共享和技術進步提供了重要平臺。

這次大會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李向榮總結為三方面。
一是,全球NCAP組織一起發布《 NCAP上海宣言》,標志著各國在安全評價領域邁向合作新階段;東盟NCAP授權頒發,則體現了區域合作的新進展。這些成果充分彰顯了全球汽車安全共同建設的積極進展。
二是,在技術交流層面,大會設立多個專題討論環節。
國際組織的專家就車輛安全技術與標準體系協同發展,分享了深刻見解;全球各NCAP負責人圍繞新車評價規程在可持續汽車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交流;行業代表也分享了安全技術創新的最新進展。
這些討論,為全球汽車安全事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三是,本次大會特別安排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專場,系統展示中國在汽車安全領域的最新實踐成果。
通過主題演講與小組討論,與會代表深入了解中國新車評價規程的發展歷程與技術特色,并圍繞“立足中國、服務全球”的汽車安全技術協同創新,展開探討。這不僅是中國在全球汽車安全領域發出聲音、貢獻智慧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汽車行業對外開放合作的生動實踐。
大會期間,李向榮接受了幫寧工作室等媒體采訪。“19年來,作為中國汽車安全測評的核心力量,中汽測評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始終以‘中國根基、全球視野’輸出前瞻性方案,為全球道路安全治理貢獻東方智慧。”他說。

一方面,以“中國方案”推動汽車產業升級與法規完善。
中汽測評始終將測評體系與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消費者需求深度綁定,通過動態升級規程引領企業技術進步,比如推動 ESC、ISOFIX 兒童座椅接口、安全帶提醒等關鍵配置從“選配”變為“標配”,讓千萬消費者直接受益。
同時,主動銜接國家標準法規建設,通過測評先行先試,累計推動十余項汽車強制安全標準的制定與修訂。
另一方面,以“中國場景”創新測評技術。
中汽測評依托中國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數據庫,把中國特有的交通環境、事故形態轉化為精準的測評場景。
比如針對中國城市道路行人、電動自行車出行密集的特點,C-NCAP專門將行人頭部仿真測試區域,從2100毫米擴大到2300毫米,還加入更貼合真實碰撞的腿部 APLI 先進腿型碰撞器。這些獲得澳大利亞NCAP、拉丁NCAP等國際同行的關注與借鑒,讓“中國場景”的安全方案具備了全球參考價值。

李向榮認為,面對全球汽車產業變革新形勢,本次世界NCAP大會進一步凝聚共識——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快速發展,各國監管機構、NCAP 組織及行業企業需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汽車安全標準的協調與完善,促進安全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今年世界NCAP大會是加強國際合作的獨特契機,必將推動全球汽車行業在實現‘讓全球車輛更安全’的使命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李向榮在接受采訪時說。
他認為,全球NCAP要實現高效互融互通,需要通過技術、機制與生態的多維協同,構建統一價值網絡。
首先,技術指標協同趨同。
通過成立聯合工作組推進核心測試參數統一,如針對 MPDB 碰撞壁障的質量、剛度等指標,C-NCAP與歐洲NCAP開展聯合研究,以減少車企跨區域開發的重復投入。
其次,評價結果互認銜接。
建立“一算雙認”等合作機制,如中歐碳足跡測評互認協議的簽署,實現不同區域評價數據與結果的復用,解決車企出海合規成本高的難題。
最后,全球共識與行動協同。
以世界NCAP大會等平臺發布聯合宣言,凝聚各國安全治理共識,同時搭建技術交流網絡,開展高頻次技術交流,推動新興市場NCAP體系與成熟標準銜接,形成全球統一的安全升級合力。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