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馬自達近期高調發布了其首款“全球戰略級新能源SUV” MAZDA EZ-60,并邀請了“甜蜜天后”王心凌助陣,售價11.99萬元起,號稱在造型、操控、智能、安全、品質五大維度全面領先。然而,在華麗辭藻與明星代言的光環之下,EZ-60是否真如宣傳所言“超越預期”?我們不妨冷靜審視。

一、定價策略失誤,性價比遭質疑
在11.99-16.09萬元的價格區間內,中國新能源市場已是“血海一片”。EZ-60雖然起售價看似有吸引力,但其核心的智能座艙、高階音響、電子外后視鏡等宣傳亮點均需要上到高配甚至選裝才能獲得,實際購車門檻被拉高。在競爭對手們紛紛將L2級輔助駕駛、大容量電池、高性能座艙作為標配的背景下,EZ-60的“誠意”被消費者普遍認為不足,性價比優勢蕩然無存。
二、品牌電動化標簽薄弱,號召力不再
“人馬一體”的操控美譽曾是馬自達的金字招牌。但在電動化時代,消費者對于“駕控”的認知已從單純的機械質感,轉向了智能駕駛、加速性能、續航扎實度等綜合體驗。長安馬自達在電動化領域起步較晚,三電技術、智能網聯等方面未能建立起超越或媲美新勢力和頭部自主品牌的認知。EZ-60試圖用“操控”作為差異化賣點,但在消費者最關心的續航、充電、智駕等核心維度上缺乏突出亮點,導致其“電動駕趣”的定位顯得空洞,難以喚起市場的廣泛共鳴。
三、產品力平庸,未能形成破圈效應
回顧EZ-60的上市宣傳,其亮點如“九風道設計”、“100英寸裸眼3D HUD”、“丙察察安全測試”等,雖然聽起來炫酷,但要么過于工程化難以被普通消費者感知,要么被質疑為營銷噱頭。在最為關鍵的智能座艙體驗和輔助駕駛能力上,EZ-60并未展現出足以挑戰現有格局的實力。在信息透明的當下,產品力上的平庸通過首批車主的口碑迅速擴散,徹底扼殺了其后期翻盤的可能性。
結語:
在競爭已進入白熱化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僅靠過去的情懷、明星的代言和包裝華麗的營銷話術,已無法打動日益精明的消費者。作為長安馬自達全面轉型新能源的“首款全球戰略車型”,EZ-60若不能從根本上重構產品定義、重塑技術形象并拿出真正具有顛覆性的價格體系,長安馬自達恐有在新能源賽道上被加速邊緣化的風險。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