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貸款購車 無息車貸哪里來?
提要:時下貸款買車儼然成了一件時髦的事,但在選擇無息貸款購車時,要注意潛在的條款風險和還款風險,看清附加條款是否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并算好經濟賬。不要因為部分車型首付比例不高,貸款不用付利息就沖動消費,無息貸款本質上還是商家的一種商業行為,仍需理性消費。
“首付僅需20%,可尊享最長2年的0利率優惠”、“悠享0利率,日供不超47元,僅一頓意式早餐價”……噱頭十足的廣告,讓貸款買車儼然成了一件時髦的事。眾所周知,貸款需要繳納利息,如果是房子這種相對保值的大件兒,或許可以咬牙接受,但汽車有自身的“價格曲線”,自打入手身價就會貶值。零利率貸款購車,對于消費意識超前而又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來說,無疑充滿誘惑。
零利率≠無利息
汽車金融市場日益火爆,面對激烈的競爭,一些商家和金融機構“頻出新招”,促銷方式也多種多樣,但主要渠道不外乎兩類,向銀行申請車貸,或向汽車金融公司貸款,還有一種流行做法是信用卡還車貸,而其本質上仍是銀行貸款。信用卡分期購車免息一般是由發卡銀行和汽車廠商之間合作開展的汽車金融服務,消費者購買指定車型時,在限定期限內可以免除利息。由于促銷手段不一樣,首付比例、貸款金額、期限等在不同車型上都可能有所不同。
相對于銀行貸款來說,更多的4S店會向客戶推薦自有品牌的汽車金融公司。在北京一家廣汽本田4S店,銷售顧問告訴記者,“如果辦理無息貸款業務,一般來講,本田金融公司辦理手續比較簡單。”“汽車金融公司的金融服務不僅促進了自家產品的銷售,而且也是一種‘金融手段’。有關人士表示,搶占汽車消費金融這一領域,也是一種盈利的渠道,類似于“京東白條”等個人消費貸款模式,“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率相對微薄的市場條件下,‘金融手段’某種程度上可以支撐企業的發展。”
附加的“貓膩”
“汽車金融這種消費模式應該會成為一種趨勢。”在有關人士看來,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了提前消費的方式,從理財的角度考慮,消費者更傾向于尋找一種投資收益相對更高的方式,無息車貸等汽車金融未來有較大市場。不過,雖然無息車貸聽起來很劃算,在辦理手續時,商家可能羅列出的一些附加條款,消費者還得心里有數。比如,在辦理無息車貸時,顧客會被告知繳納一定數額的手續費,少則1000元,多則超過5000元,有的甚至是按照貸款金額的百分比繳納,細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菲亞特北京某4S店,銷售顧問表示,如果購買致悅車型,需首付50%,貸款期限最長為2年,“沒有利息,但需要繳納貸款額的5%作為手續費用。”
在無息貸款期限內,消費者往往被要求購買車輛全險,而全款購車或者普通方式貸款購車就無需繳納如此多的保險費用。同時,部分商家還會限定貸款時限,最長為1年;或限定特定車型才能享受無息貸款;如果消費者以置換方式購車,甚至可能無法獲得置換補貼。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