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語言說故事 彼得·霍布里聊博瑞GE
就在我們采訪的前一天,Peter Hobri從瑞典匆匆趕回上海,在時差逆轉之前,他帶領核心團隊成員坐在我們的鏡頭前。談起吉利和博瑞(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GE的設計,老人沒有表現出任何倦意。采訪結束后,這位業內大師級的設計師問大家:“我今天的表現可以嗎?”知道答案是“好”,他頑皮地說:“只是好嗎?”毫無疑問,彼得·霍布里的心情和狀態都相當不錯,因為吉利汽車集團的出色表現,至少作為總設計師是如此。
從之前收集到的網上信息來看,我們以為Peter Hobri在表達觀點時會比較內向謹慎,但沒想到會這么健談。除了Peter Hobri,吉利設計團隊和項目研發管理的核心成員也來到了面試現場,講解博瑞GE的設計細節。在他們眼里,一輛新能源車如果簡單地在汽油版的基礎上疊加所謂的“新能源元素”,那就太沒意思了!
■介紹彼得·霍布里和設計團隊
7年前,久負盛名的彼得·霍布里正式加盟吉利。當時誰也無法預測他會給吉利帶來什么。現在答案很清楚了。首先,他為吉利創造了獨特的家族設計語言。隨著博瑞、博越(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車型的亮相,吉利的家族臉譜逐漸走紅。其次,吉利設計團隊已經從一個只有17名員工的“小部門”發展成為一個擁有600多名員工的國際組織。
在加入吉利之前,Hobri已經是業內頂尖的咖啡機,在豪華車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專業設計經驗。自1991年起,他一直擔任沃爾沃汽車的設計總監,負責瑞典、西班牙和加州的車間,致力于創造新的設計語言并將其應用于沃爾沃產品系列,包括知名的XC90系列和屢獲殊榮的沃爾沃安全概念車。
霍布里給了我們一個類比。吉利就像一個大家庭。家里有幾個孩子,但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因此,他們在發展中也采取了同樣的思路,即既要實現家庭共性,又要實現家庭差異。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他們對設計要求很高,對臉的形象也很敏感,所以一個可識別的汽車前臉非常重要。
早期,吉利的設計團隊只有17人,但現在在全球四大工作室擁有600多名員工。據霍布里介紹,吉利在杭州灣和英國也有一個小工作室。在中國,吉利汽車目前在中國的設計總監是Guy Donovan Burgoyne先生,他曾在雷諾、通用和沃爾沃工作,擁有24年豐富的汽車設計經驗。加入吉利后,參與了約伯、博瑞、博瑞GE的設計。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中國人對國產車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對于吉利來說,一開始他們找來了國外的專家,招聘了很多國內的設計師和剛畢業的年輕設計師,組成了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團隊,可以提高中國本土設計師的國際化程度。霍布里認為,吉利成功的秘訣是一樣的,國外和國內相結合。
在中國的這幾年,霍布瑞和他的團隊看到了中國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意識到如果不做出改變就會落后,所以他們必須領先一步。從品牌的角度來看,吉利作為中國品牌,早就意識到了這一變化的重要性。對于未來的規劃,霍布里表示,吉利的設計團隊會更加大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客戶對這種高速消費變化的期待。
“GE”的含義以及其設計理念■博瑞“GE”的含義和設計理念是什么
博瑞GE有PHEV和MHEV兩個版本,分別是插電式混動版和普通混動版。顧名思義,這是兩款基于博瑞的新能源汽車。這幾年,按照我們平時對“傳統”新能源汽車的印象,似乎這款車型在設計上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很輕松,像往常一樣加入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就可以了。但是博瑞格不想這樣。讓我們從它的名字開始。
電動車時代的到來似乎勢不可擋,但具體時間表誰也說不準。在這種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過渡性”產品自然有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至少現在它將是大多數消費者的主流選擇。而“GE”則意味著新技術、新能源層出不窮時,吉利在產品創新升級上的決心。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以互聯網為核心,正在席卷城市、城鎮、街道甚至鄉村。表面上看,這與設計沒有直接關系,但霍布里和他的團隊認為,這種變化讓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擁有了國際視野和思維,他們更渴望享受科技和品味。作為新能源汽車,博瑞GE其實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超越他們的預期。
■“設計應該用簡單的語言講述故事”
因為博瑞GE是基于博瑞的,所以博瑞GE和博瑞GE的第一印象沒有特別直觀的區別。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吉利家族式水滴漣漪前格柵,統一了觀感。Hobri告訴我們,博瑞GE的前臉是一個整體,它的設計靈感和細節與博瑞相比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高毅告訴我們,包括博瑞GE在內的所有吉利車型,都可以從不同角度展現前格柵環的漸變,這是吉利品牌的重要設計特色。李書福董事長曾經給他們看過一個花瓶,感覺整個質感從不同角度旋轉。這個原則啟發了設計團隊。因此,他們一直希望保持安靜和動態,并將其應用于所有設計細節。
對細節設計的追求在大燈上得到充分體現,大燈的靈感來源于中國由來已久的風扇和流行的螺旋紋理藝術品。白怡認為粉絲也可以比作鳥的翅膀。展開翅膀的效果有點像體操運動員的優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設計表達。此外,設計師希望當它靜止時,從不同的角度,或者在它周圍行走時,能發現它在無聲地偏轉和移動。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分享。博瑞GE的轉向燈采用光導和流水設計。點亮時,三個垂直燈帶會相繼閃爍,有時間差。根據“視覺暫留”現象,即物體在運動時,人眼可以將其圖像保持在0.1 -0.4秒左右,并將三條光帶的點亮時間差保持在該值以內,使其看起來更加連貫。
車身細節及尾部主要亮點解讀除了大燈,博瑞GE前臉的另一個與博瑞明顯不同的細節是下格柵。按照霍布瑞和白高義的說法,它的設計應該追求更多的運動感和張力,這就要求線條要處理得靈活有彈性,有一定的放松度。
與前臉相比,博瑞GE的車身側面在設計上不那么明顯。但不代表沒什么好談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解釋了其車身長度加長的細節,如插入式端口的位置和輪圈樣式。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長李傳海也與我們分享了博瑞GE項目研發的一些故事。
對于整車開發來說,設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沒有工程師,設計就無法實現。霍布里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一點。與霍布里和他的團隊相比,李院長是一個資深的吉利人。2021年7月加入吉利汽車,負責吉利集團戰略車輛如吉利遠景、帝豪、博瑞的開發、設計和項目管理。
博瑞GE和博瑞的平臺是同一個平臺。不同的是博瑞GE是混動車,底盤有一些特殊的安排。需要放置電池,對乘用房空會有一定影響。李院長率直的團隊希望后樓是平的,但工程上不可能完全平。因此,團隊盡最大努力將影響降至最低。他們的計劃是加長軸距,這樣坐在中間的乘客把腳放在活動地板上時,就能有足夠的空空間。
對于車身側面的調整,吉利團隊認為需要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因為開發一輛車是有一定成本的,他們想把更多的錢花在最關鍵的位置。首先是汽車的前臉,這是中國消費者最容易辨認的位置。其次,我們把一部分精力花在室內設計上,這是大多數用戶體驗最多的地方。第三是尾部的設計。博瑞GE做了很大的改變。
近年來,很多新車都會在車身側面線條上做很多文章。但是博瑞沒有這樣做。霍布里認為,過度使用尖銳的線條會破壞光線對車身表面的美感。后來,李院長補充道:“我們想變得更歐洲化。從工藝本身來說,我們認為我們能做什么,建模和工程之間沒有沖突。這是風格選擇的問題。”
事實上,博瑞GE的輪圈原本設計有50種款式,做了幾十個樣品,但最終會采用兩種。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輪圈是技術最先進的。除了款式,它還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細節,比如使用輕質材料。此外,為了更好地優化空的空氣動力學,通過鉆石切割面使輪圈更加精致細膩。
博瑞ge負責外部設計的設計師告訴我們:“Peter 和Guy 一直說要盡量減,而不是做三四件事就可以用兩件事解決。”本來博瑞采用的溜背設計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所以設計師并沒有改變它的整體風格。總的來說,尾部整體的概念就是一個“寬”字,所有元素橫向擴散。
博瑞GE的尾燈也采用了全LED燈,包括17個剎車燈、12個轉向燈、67個寬度燈、12個倒車燈,共108個單邊后燈。至于光學帶設計的選擇,它采用了創意的折疊設計,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傳統的折扇。因此,對漢(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語元素的元素提取及相關概念的研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
差一點被放棄的內飾設計方案■幾乎被放棄的室內設計。
大概三年前,博瑞GE整車項目成立的時候,整個團隊一定要給它一種科技感。到底是什么樣的?正是用戶開門的那一刻,他才能感受到更多的高端感和科技感。
Hobri稱新畢業的加入團隊的設計師為“白皮書設計師”。他們很勇敢,認為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年輕設計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設計方案多。有些方案對于有經驗的設計師是行不通的,但是年輕人認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會鼓勵工程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最大的優勢。
博瑞GE內飾最大的亮點就是突破性的將儀表盤、中控屏和乘客控制臺進行組合,呈現出“IMAX巨幕”的視覺效果。這個設計方案是三年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設計師張提出的。這種設計語言需要在材料、技術和裝配上有所突破。采訪中,李院長一開始從工程角度坦言,他們認為這個“一體化大屏方案”很難實現,因為碰撞安全等相關要求。最后,他們研究了很多材料,包括制造過程,以弄清楚如何將中央控制面板連接到右側面板。為了實現這樣的想法,讓用戶感受到,最終實現。
在做用戶調研的時候,吉利設計團隊發現每個人的手機、平板,包括家用電視都非常大。他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他們大了就不能簡單了。一定是少即是多的理念。除了科技氛圍之外,還繼承了吉利之前的元素,讓人進入之后就覺得是吉利的車。
在功能區,設計師盡可能考慮駕駛員,整個設計的確切細節是一樣的。高毅從一開始就給設計師下了定義。首先在設計的時候非常的數據化,設計非常的扁平化,視覺傳達性強。其中空鍵控區采用鋼琴鍵設計,以體現優雅和儀式感。
與博瑞相比,博瑞GE的座椅在材質、面料選擇、設計等方面都有所升級,團隊希望這能顯著提升用戶體驗。主動設計的頭枕更貼合頭部輪廓,舒適度可達家用枕頭水平。材質和面料與觸感息息相關,讓用戶長時間接觸,不留印象,避免尷尬。
■彼得和蓋伊談論設計中的“中國元素”
從2021年開始,Peter Hobri對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喜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認為,本土設計元素可以為這個品牌加分,提升用戶的自豪感。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就像廚師,需要把握好分寸。烹飪不能加入太多的味道,成為中國元素過度積累的狀態。每個人都想要一份合適的菜單。
彼得·霍布里和白高義提到了他們過去的工作經歷。他們在其他品牌工作的時候,也是非本土設計師,但也塑造了一個品牌的家族設計,在中國也是如此。同時,作為一個本土人,他可能缺乏客觀的第三方視角來看待這種文化,這可能是一種只在這座大山里的感覺,而從國際的角度來看待和提煉文化元素則更為客觀和可接受。
全文摘要:
采訪結束,我們問霍布里博瑞GE的設計有沒有缺點。他回答說:“人們經常問我最自豪的是哪輛車。我會一直說下一個。”毫無疑問,設計師有時是相當憂郁的。他們總是希望某樣東西能進一步提升它的美,永遠不會有盡頭。對于博瑞GE來說,作為一款基于燃油版的新能源車,它在造型細節設計和用戶體驗提升方面給了我們足夠多的驚喜。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