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車丨合創Z03顯示了怎樣的Z邏輯?
2021年,共創是廣汽蔚來推出的全新品牌,備受關注。隨后推出了首款產品和創007,但由于種種原因,市場表現平平。三年后,經過新一輪增資擴股,廣汽蔚來迎來了新的戰略投資者——珠江投資管理,公司名稱由“廣汽蔚來”變更為“和創汽車”。
最近推出的和創Z03不僅是和創品牌推出的第二款車,也是和創汽車推出的第一款車。如果把起步階段的和創007看作是“第一顆炸彈”,那么和創Z03的上市可以看作是這個全新品牌的“第二顆炸彈”。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發現Z03在產品調校、設計風格甚至品牌運營思路上都與007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你如何看待和創這顆“第二顆炸彈”?Z3能幫助和創實現第二次飛躍嗎?所有這些,我們基于Z03的車名總結了一個關鍵詞:“Z邏輯”。
“Z思維”看AION Y(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這完全不是問題。
既然和創背后有廣汽,那么廣汽Ean自然無法回避。Gen Z03是基于AION Y開發的這個東西,所以沒有什么忌諱。其實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在看純電動,Z03和AION Y的關系根本不重要。
怎么做?
燃油車時代“走過來”的人都知道,衡量一輛車基本上就是“機械決定論”。也就是核心看三大塊,平臺最重要等等。傳統燃油車企業也非常重視這些,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研發和推廣,并以此為基礎。一旦建立起來,往往會形成某種“壁壘”,使得競爭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
然而,在純電時代,雖然仍有部分人持這種觀點,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現,這些基礎層面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弱。比如現在買純電動汽車的人,對電機的特殊技術關注很少,甚至連駕駛特性都無所謂。正因為這些方面,各家廠商推出的產品同質化越來越明顯。
不信?給我一個栗子。大量純電動汽車先上市后交付。而且很多都是全新品牌推出的車型,沒有任何積累和沉淀。在購車人交錢的那一刻,別說看口碑,連試駕的機會都沒有。這種情況在燃油車時代顯然是不可想象的。
《和創Z03》
再來一個栗子。從機械方面來看,比亞迪唐DM-i與李ONE、唐新能源、蔚來ES6(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的差距有多大?甚至很多人認為比亞迪的基礎技術更好,對吧?但是,為什么他們的定位甚至用戶群體完全不同呢?
此外,很多傳統車企推出純電車,如果基礎技術一點都不弱,駕駛的感覺更容易被意見領袖認可。然而,當他們面對那些新制造商的產品時,他們“非常難打”。為什么呢?
雖然可能還有很多人不接受,但“機械決定論”在目前的純電市場中被越來越“稀釋”是事實。這也意味著同一基礎的產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市場效應。
為什么是AION Y:它確實為Z邏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廣汽ean有很多產品,但“第二顆炸彈”為什么選擇AION Y作為基礎?僅僅是因為AION Y的銷量令人印象深刻嗎?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AION Y和和創Z03的“Z邏輯”能很好地形成共振。
基本沒什么好說的。無論從R&D的起步時間、R&D的起點、投資,以及R&D的理念,廣汽埃安的“行業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它的三電系統,尤其是電池安全,有很多存款。毫無疑問,所有這些都可以與和創Z03“共享”,這保證了用戶對產品的基本“信心”。
如前所述,雖然這些很重要,但它們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AION Y」
另一個關鍵點是AION Y的設計思路,純電動平臺不用多說,突出了它的設計思路,會充分發揮純電動平臺的優勢。
這個觀點之前我們評論小鵬五常的時候就提出過。即基于純電動動力總成體積小、噪音小、振動小的特點,將超大空空間進行小尺寸拓展是非常有利的。比如只需將a柱稍微前移,再擴大軸距,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空差距。
而這個空房間的價值將不僅僅是乘客坐得更寬敞、隨意躺著那么簡單。它可以導出許多函數。比如小鵬P5(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和創Z03宣傳的汽車影院也可以實現。這些其實都是基于AION Y優秀的基礎設計。
還有智能硬件。因為AION Y本身也是專為年輕人設計的車型,硬件基礎非常好。10.25英寸米+14.6英寸中控大屏可以充分發揮軟件工程師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和創的二次開發成本。
總之,作為和創為“Z世代”群體推出的產品,選擇AION Y作為基礎顯然比選擇AION的其他任何產品都更合適。
《和創Z03》
Z3的“Z邏輯”:絕不與AION Y“內卷化”
有了這個良好的基礎,和創開始“自由發揮”。如前所述,這部分是第二顆炸彈“Z邏輯”的關鍵。也正是基于這個“玩法”,和創Z03才不會和AION Y形成“內卷”
事實上,雖然我們“內部人士”認為Z03和AION Y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很多“Z世代”目標群體眼中,它們并不是一輛車。
比如最直觀的設計。像我們這種有“職業病”的人,往往會從a柱、側窗、懸掛等關鍵點尋找共性,但對于大多數目標群體來說,他們更注重“第一印象”。
Z3的體長比AION Y長了近20厘米,寬度也增加了。雖然這主要是由于前后懸架的設計差異和覆蓋件的差異造成的,但會在視覺上改變整車的比例。結合Z03和AION Y前后部的不同,尤其是風格差異巨大的前后燈設計,它們給人的“第一印象”差異其實還是挺大的。
內部也是如此。如果看重點,和創Z03基本沿用了AION Y的內飾結構,但中控臺的造型不同,配色風格完全不同,內飾板也明顯不同。還有,同樣大小的屏幕,“開機”后的UI界面是不一樣的。最終的結果是,當你同時坐在兩輛車里時,“第一印象”是不同的。
這種差異會讓很多人看到Z03與AION Y沒有關聯,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述,即使Z03的目標群體知道并與AION Y有關聯,他們也不會在意。
《和創Z03》
在“看不見”的地方,和創的“自由發揮”主要體現在軟件層面,也就是智能化。雖然AION Y也注重智能,但作為和創的產品,它可以打造自己的風格,甚至可以在一些功能性的物品上增加更多的代碼。比如語音控制可以實現的功能,和創Z03的目標將是99%。包括ADAS智能駕駛輔助等。,可以通過語音控制來實現。在語音識別層面,聲紋識別的加持也能更好地保證安全性和人性化。
長談之后,以上其實是產品層面的。沒辦法,我們的思維可能還是太傳統了,跟不上“Z世代”的節奏。如上所述,比亞迪與理想、蔚來用戶的差異表明,在當前純電時代,營銷的重要性、生態圈的打造、粉絲群體的構建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產品和技術。這也將成為與廣汽Ean“自由發揮”和差異化的關鍵點。
比如和創Z03利用新股東珠江集團的資源,通過EDG電子競技俱樂部進行產品營銷。比如通過和創的車機系統,用HYCAN ID打造車主和粉絲,最終打造屬于和創的生態。誠然,這些努力都只是“在路上”,操作方法與蔚來、Ideality、小鵬的創始人粉絲營銷略有不同,但總體思路是一致的。
同時,增資擴股帶來的資本加持也加速了和創網點的建設。覆蓋66個城市的107家線下門店已初具規模。到今年年底,和創將在87個城市建立150多個體驗中心。這些“硬件”不僅能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了解共創,還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和共創生態。
Z3的市場空房:其實是潛在的“藍?!?/p>
最后,我們來看看和創Z03面臨的市場環境。13.28萬元的起步價,其實很明顯的表現出了和創Z03和AION Y的定位差異,這種高配置起步的策略,也符合新動力產品一貫的套路。
13.28-16.88萬元的價格區間,意味著和創Z03是典型的“15萬元左右的純電動車”。關于新能源市場“兩頭熱中間冷”的現象,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也就是2萬到3萬的“MINI(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 EV”很受歡迎,2萬到30萬的“韋小麗”也很受歡迎,但都在15萬元左右,這是燃油車最熱的市場,但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有所欠缺。
《和創Z03》
15萬元的消費者不喜歡純電是真的嗎?不完全是。更有可能是因為“價格不高也不低”,導致這個區間缺乏真正有吸引力的產品。在此之前,唯一勉強滿足“Z世代”需求的細分市場是小鵬G3(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小鵬五常。AION Y的高配也可以算一個。然而,這些產品顯然遠遠不夠。
例如,小鵬G3的產品特點與和創Z03有很大不同。它們在智能領域很常見,但在設計風格、空房間布局和擴展功能上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小鵬P5在空和功能上與和創Z03有很多共同點,但顯然一輛車和一輛SUV不可能有相同的目標群體。至于AION Y,差異之前已經提到過了,這里就不贅述了。
因此,憑借符合“Z世代”審美需求的設計、媲美高端純電的智能、與小鵬P5相同的擴展性和實用性,再加上精準的營銷和生態建設,和創Z30完全可以在當前的新能源市場上打開一片天地,成功完成和創的“第二顆炸彈”。基于此,和創品牌的基調將逐漸明朗,為和創下一步的新產品上市鋪平道路。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