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評|國家為何要出手整治芯片抬價?
“缺芯”引發的行業震蕩仍在繼續。汽車行業的核心短缺始于2021年底。現在,2021年過去半年,芯片短缺的問題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供需失衡也導致芯片價格暴漲,甚至延伸出囤貨、炒作、假芯片等各行業的亂象,讓很多車企頭疼,同時運營也陷入困境。
然而,最近情況開始略有變化。8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稱,針對汽車芯片市場存在的哄抬價格、高價等突出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根據價格監測和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價格的汽車芯片經銷企業進行調查。
隨后,央視財經也發表了一篇題為《缺芯不是炒股理由》的評論文章,評論了芯片價格暴漲。央視指出,“芯片短缺”長期困擾汽車行業,不少汽車企業因芯片短缺而停產或減產,并直言當前芯片價格暴漲不僅是供需缺口造成的,也是部分經銷商惡意漲價造成的,造成市場價格混亂。央視建議市場監管總局“該做的時候就做”。這時,那些“炒核”的人應該立即“收手”,懸崖勒馬。
國家發力整頓,央視著重報道,汽車芯片漲價的癥結在哪里?國家在控制汽車芯片漲價的行為背后有什么樣的思考?
從缺芯到漲價,中間商賺取了巨大的差價。
汽車芯片真的如預期的那么短嗎?核心的缺失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汽車行業?
今年以來,由于芯片短缺,福特、通用、現代、豐田等國際汽車公司的部分工廠相繼減產甚至停產。最近,又有兩家汽車工廠宣布臨時關閉,其中沃爾沃在瑞典哥德堡的工廠將于8月11日停產,日產在田納西州的工廠將從8月16日起關閉兩周。
國外車企依然如此,國內汽車相關廠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日前,廣汽乘用車總經理賽的一條朋友圈引起了業界的關注。他在這個微信朋友圈里說:“你圈子里的大神:買很多ST芯片,有資源的可以隨時聯系”。8月17日,Xpeng汽車董事長何也在微博上抱怨,“拔芯斷供更苦,舉杯更悲”。
顯然,汽車行業芯片短缺是實實在在的,這種供需失衡也導致了芯片價格的上漲。芯片價格上漲有多離譜?
其實芯片廠商的漲價其實是“合理”的。與去年上半年相比,芯片廠商的漲價幅度大多在20%到60%之間。在一些經銷商手里,同比飆升了10-20倍,一些稀缺的芯片增長了50倍以上。盡管如此,行業依然“一核難求”。某車企負責人直言,“搶核心”已經成為常態。
“你不買,有人買。”面對芯片代理商的囂張氣焰,一家汽車公司供應鏈采購部門的李廣從來沒有這么卑微過:每隔幾天,他和同事們就去幾百公里外的代理商那里“搶芯”,有時甚至直接拎著一袋現金到現場“搶貨”。“供應商上午報價200元一個,下午可能變成300元一個。”
可見,各級“中間商賺差價”是芯片價格暴漲的最大癥結。
囤貨推高汽車芯片的惡在哪里?
芯片漲價的原因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驅動“高價籌碼”的因素當然是“缺芯”,但更多的是一些經銷商囤積居奇、漫天要價的“炒芯”。
TSMC高管在最近兩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客戶開始囤積芯片,以應對不確定性風險。有的代理經銷商在原廠下單后,由于貨源不足等原因,只會將一小部分商品分銷到外界,剩下的會囤積起來,然后高價出售。
據了解,一些經銷商在拿到芯片后會選擇攜帶更便宜的替代芯片,然后將高價進口芯片賣給外界。除了部分經銷商無視市場規律哄抬價格外,部分車企為了抵御未來風險,大量掃貨、增加芯片庫存,進一步加劇了缺貨困境。
進入下半年后,“缺芯”問題引發的悲觀情緒在全球汽車行業蔓延。大眾品牌首席財務官Alexander Seitz在8月初表示:“雖然有跡象表明半導體供應瓶頸開始緩解,但從供應角度來看,預計第三季度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盡管寶馬上調了2021年利潤預期,但仍警告稱,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影響其下半年業績。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更直言不諱:“對汽車芯片耗盡的恐慌讓每家公司都超額訂購。就像美國超市衛生紙短缺一樣,但規模更大。”
對“缺芯”問題的過度解讀,是汽車廠商過度掃貨囤貨的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供需失衡,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近發布的數據,今年7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186.3萬輛和186.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5.5%和11.9%,環比分別下降4.1%和7.5%。這是汽車銷量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銷量下滑的原因不是市場蕭條,而是汽車芯片短缺。
長城汽車內部人士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半年由于晶圓供應不足,出現了芯片問題。受“缺芯”問題影響,長城汽車旗下的新爆款車坦克300(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每月只能生產7000輛左右。為了保證訂車用戶能夠順利取車,長城汽車甚至多次宣布將中斷“接單”。
SAIC也承認,缺乏核心對汽車銷量有重大影響。目前行業整體庫存持續下降。領先自主品牌的庫存一般只有一個多月,一些熱門品牌甚至零庫存,訂單持續積壓。
在終端市場,車企新時期因“缺芯”而延遲,消費者取車時間變長、優惠減少的連鎖反應正在向更多車型蔓延。即使是銷量最高的一家德國合資廠商,也一度不得不選擇將有限的芯片分配給價格和定位更高的車型,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率,彌補產量的損失,但這種做法也嚴重影響了很多主力車型的終端交付。
投機之風是核心,鏈條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國家的整改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句“檢查到底”的口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公告顯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關注芯片等重要商品的市場價格秩序,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嚴肅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顯然,汽車行業嚴重缺芯亂象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相關部門這次也很嚴重。但是,除了依法整頓惡性漲價亂象之外,為了解決芯片的燃眉之急,中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也必須探尋原因和根源,展開全行業的自救行動。
目前只有英特爾等少數公司能夠獨立完成芯片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的全部流程,大部分芯片設計公司通過代工完成生產。全球前三大汽車半導體供應商占據了49%的市場份額。其中,在車載微控芯片中,它們的比例超過70%。
換句話說,中國汽車企業的大部分芯片仍然依賴進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迫切需要布局自主研發芯片,填補關鍵汽車芯片的自主供應體系和內循環格局。
在芯片危機爆發的特殊時代,大多數車企都選擇了綁定芯片廠商,即便是擁有自己芯片業務的汽車公司比亞迪也不例外。“因為芯片種類太多,一家公司不可能做所有的模擬、存儲、安全、計算和通信。”李廣說。
目前芯片供應模式主要分為自主自研和芯片廠商合作/合資。事實上,作為一家原本沒有芯片業務的代工企業,由于芯片行業固有的周期長、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等特點,代工企業往往會選擇后者進行合作。比如SAIC、長安等車企通過與芯片廠商合作/合資的模式,提前鎖定芯片產能,應對芯片短缺。
雖然芯片短缺影響了汽車生產節奏,但近30%的汽車企業7月份產量創下今年新高,明顯高于6月份的18%,也反映出芯片影響力逐步提升的趨勢。尤其是中國品牌和新能源車企強化了供應鏈優勢,有效化解了芯片短缺帶來的壓力。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芯片進行的一系列整治行動,勢必會進一步改善芯片供應秩序,此前被壓制的市場需求也將得到釋放。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