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深評:看未來五年 誰是下一代電池王者

    2025-02-17 11:28:01 作者:資訊小編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整車的正向研發、“三電”核心技術、輕量化、智能化等諸多方面,但最基礎、最重要的是電池技術的突破,這是解決電動車里程焦慮、高成本、性能提升等諸多問題的關鍵因素。因此,電池行業應該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創新的前沿。未來五年,也就是2023年左右,動力電池產品的研發和落地,以及工藝研究能走多遠,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什么是深度評論和提問?

    《深度評論與問題》是為行業用戶打造的第一個專欄,專門由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撰寫,專門分析/揭示行業重大事件。除了活潑的外表,我們想向你展示對事物的本質、因果和未來可能性的探索和思考。

    本期行業評論員朱玉龍,在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擔任技術工程師多年。曾在上汽通用、LEAR、捷信動力等知名整車/零部件公司工作,對汽車技術的創新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充滿探索熱情。

    1分鐘快速瀏覽全文:

    ●中國動力電池市場長期堅持磷酸亞鐵鋰路線,現在普遍轉向三元鋰的研發和生產。●展望未來五年,高鎳三元正極加硅碳負極是提高比能量最可行的方案。●固態電池短期內無法派上用場,預計2025年將迎來量產應用的節點。●電池技術每年都在逐步提升,但創新速度可能不及預期。

    一、動力電池單體技術的創新

    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示范來看,磷酸亞鐵鋰的主導地位已經逐漸形成。從2010年到2021年,三元鋰將是最后一個。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匹配比例依然是“37-30”,2021年是“46-30”,2021年幾乎持平。2021年上半年,三元鋰開始趕超。

    動力電池從磷酸亞鐵鋰向三元鋰的轉移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下圖所示,在國內快速轉產之前,國外電池公司已經對電池單體化學體系進行了一些改變。之所以給我們“如春大風,夜起”的感覺,是因為我們長期走磷酸亞鐵鋰的路線。2021年之后,三元鋰電池的發展普遍轉向,突然趕上了日韓的技術路徑。

    “國外典型企業電池化學體系的演進路徑”

    目前,我國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系統均為鎳鈷錳酸鋰。鎳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根據三種過渡金屬離子的不同比例,可分為低鎳NCM424、NCM333、NCM523和高鎳NCM622、NCM811等材料。其產業化進程主要是從低鎳的NCM333,523到高鎳的622,811。

    對于整車來說,動力電池有四個關鍵問題需要突破:

    ●電池價格: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下降,未來電池價格需要持續下降。分階段來看,2021年初,電芯價格需要下探至0.7元/Wh,約100美元/kWh;到2023年,將進一步降至6毛/瓦時,約80美元/千瓦時。

    ●電池壽命:現有NCM523系統的壽命約為8至10年。如果大量使用,磨損會更快。預計壽命將延長至10年。

    ●電池安全:要提高電池的安全性,改進的方法是逐步優化電解液配方、隔膜等關鍵因素,這就需要更加基于來源的安全機制。

    ●電芯能量密度:補貼政策每年都會描繪出電池能量密度的新基線,國家也制定了《汽車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力爭到2021年實現電芯能量密度300Wh/kg。

    我們關注的是電池比能量對電動汽車發展的影響。目前主要的純電動汽車平臺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檔次。一般來說,電池負載將從40kWh開始。僅僅增加電池以獲得更長的續航里程是不夠的。電池本身體積大,重量大,堆疊越多,能耗增加越多,電池壽命降低。

    目前主流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在140千瓦時/千克至160千瓦時/千克之間,續航里程設計已普遍達到350-400公里。國內高端電動車的計劃是2021年左右。通過優化電芯設計,續航里程將提升至500公里。目前國外的大眾MEB平臺、寶馬的iNext系列、奔馳的EQ系列都規劃了不同的能量密度,通過控制電池總負載來選擇。

    從主流電池廠商的進度來看,產品迭代速度也可以分為激進路線和平和路線,在滿足安全、壽命等指標的同時,需要綜合考慮能量密度的提升。對于制造相同尺寸的電池,如果電池瓦時高,每瓦時的制造成本就會降低。根據制造層面的環境控制要求,短期內還有一個生產線改造的過程。

    《國內外主流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路線》

    目前,圓柱形動力電池已率先量產高鎳產品,方形和軟包電池的突破迫在眉睫。預計2021年行業將迎來高鎳產品量產的普遍突破。在其他類型動力技術取得突破之前,高鎳三元正極產品的生命周期預計至少為5年。

    二、固態電池的應用還有多遠?

    根據主流電池供應商的反饋,未來五年電池單體技術的研發可能會更快,但為了滿足車輛的要求,實際應用的迭代速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快。因此,一些汽車公司已經在嘗試固態電池來跨越式地解決這個問題。

    前段時間,大眾汽車宣布將向QuantumScape投資約1億美元,目標是在2025年開發并量產固態電池。大眾在很多年前就開始關注QuantumScape。2021年12月已經持有后者5%的股權,現在1億美元是新增投資,也說明公眾對后者技術變現的可能性更有把握。在日本,日本政府、日本電池制造商以及本田日產豐田將聯合開發固態鋰離子電池。不過根據幾個大牌的說法,時間節點會在2025年之后。

    日產研究與高級工程高級副總裁喬雄·亞紗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5年之前,固態電池技術還不夠完善,無法應用于電動汽車,障礙包括成本和生產難度等。現在基本還處于初步研究階段。豐田董事長內山武史也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如果要量產,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也說明固態電池需要R&D層面的內外創新公司共同解決,短期內無法使用。

    “車企投資固態電池面臨成本、生產技術等諸多現實問題。”

    總結:

    靜下心來,動力電池的電芯技術近五年來每年都在逐步提升,但考慮到需要支撐整個電動車的快速普及,在電芯層面的創新速度可能沒有我們預期的那么快。總的來說,2021年300Wh/kg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問題是,實現這個目標是否意味著它可以用于電動汽車?答案不確定。汽車動力電池是一個系統工程,滿足特定的能量需求只是條件之一,其他性質也是如此。)也至關重要。在實現高比能量目標的基礎上,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綜合開發和完善其他性能指標。

    點擊此處了解詳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本文導航
      熱門文章
      TOP推薦
      相關閱讀
      點擊加載更多
      一级a做免费大全在线观看_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_欧美激情二区在线播放_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
      <abbr id="6vcb1"><tfoot id="6vcb1"><output id="6vcb1"></output></tfoot></abbr>

      <style id="6vcb1"><u id="6vcb1"><thead id="6vcb1"></thead></u></style>

      <sup id="6vcb1"></sup>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日本高清在线卡一卡二中文字幕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 中文日韩欧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