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也“抗造”?解讀騰勢產品測試
時至今日,電動汽車仍未得到廣泛應用,許多習慣于內燃機的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可靠性仍有一些疑慮。身邊很多人經常問:電池安全嗎?會漏電嗎?結構可靠嗎?車輛耐用嗎?……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說明大家對電動車是否“反制造”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騰勢(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電動車在量產前會經歷哪些“考驗”。
在設計電動汽車原型車時,測試團隊還將完成一系列測試標準的制定。這些測試標準當然是在車輛開發工程師充分溝通后,根據產品的特性進行規定的,還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有了這些標準,測試團隊的成員就開始了漫長的“驗證之旅”。
在測試驗證的過程中,測試團隊需要經歷從零部件到系統,最后到整車的逐級驗證過程。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少走“冤枉路”,把問題鎖定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保證更高的效率。但是,如果每一個零件、每一個系統都通過了驗證,整車測試還是有問題怎么辦?況且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當然,測試團隊不會讓每一個問題都不加檢查,他們重新發明一切是很常見的。
在各種測試中,我們最熟悉的是整車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測試。相信很多朋友都在家鄉的道路上看到過一些偽裝程度不同的測試車“招搖過市”,尤其是那些有汽車工業的地區。但是你之前看到的更多的是傳統內燃機車型的整車測試,電動車測試中有哪些環節?
除了自然條件下的路試,電動車還將在測試現場進行強化不良路試。測試場地設置了各種復雜惡劣的路況,因此測試強度較高,主要針對車輛的底盤、車身、內外部件以及電氣相關部件的結構耐久性。要想通過這個測試,騰勢電動車必須達到30萬公里的設計里程。
總結:
據騰勢測試工程師介紹,他們在整個驗證測試階段調用了100多輛測試車,總里程超過150萬公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們經歷了干燥和潮濕,也經歷了高溫和寒冷。在這個過程中,測試團隊將德國戴姆勒-奔馳的測試系統進行了國產化,掌握了針對電動車產品特點和國內環境的測試方法和流程。回到原來的話題:電動車是“造”出來的嗎?我覺得,如果一輛電動車在出來之前經歷并最終通過了這些“測試”,應該是可靠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