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系統結構名稱和作用
【太平洋汽車】潤滑系統的作用是潤滑發動機各部件,還具有冷卻、清潔、密封和防銹等功能,其中潤滑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潤滑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有機油泵、壓力調節閥、機油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油壓傳感器、噴嘴、油道、曲軸箱通風濾清器等。
機 油 泵機油泵的功用是保證機油在潤滑系統內循環流動,并在發動機任何轉速下都能以足夠高的壓力向潤滑部位輸送足夠數量的機油。
機油泵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齒輪式和轉子式兩類。齒輪式機油泵又分外嚙合齒輪式和內嚙合齒輪式。
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殼體內裝有一個主動齒輪和一個從動齒輪。齒輪與殼體內壁之間的間隙很小,殼體上有進油口。發動機工作時,齒輪按下圖中所示箭頭方向旋轉,進油腔的容積由于輪齒向脫離嚙合方向運動而增大,腔內產生一定的真空度,機油便從進油口被吸入并充滿進油腔。齒輪旋轉時把齒間所存的機油帶至出油腔內。由于出油腔一側輪齒進入嚙合,出油腔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便經出油口被送到發動機油道中。機油泵通常由凸輪軸上的螺旋齒輪或曲軸前端齒輪驅動。在發動機工作時,機油泵不斷工作,從而保證機油在潤滑油路中不斷循環。
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當齒輪進入嚙合時,嚙合齒之間的機油,由于容積變小,在齒輪間產生很大的推力。為此,在泵蓋上銑出一條卸壓槽,使輪齒嚙合時齒間擠出的機油可以通過卸壓槽流向出油腔。在機油泵蓋上裝有限壓閥,它可將主油道的油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0.15~0.9MPa)。在限壓閥的柱塞端頭開有一個徑向環槽,用來儲存進入配合表面的磨屑和雜質,以保證柱塞運動靈活。
齒輪式機油泵由于結構簡單,制造較容易,并且工作可靠,所以應用廣泛。
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與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基本相同。內嚙合齒輪泵的內齒輪為主動齒輪,套在曲軸前端,通過花鍵由曲軸直接驅動。外齒圈是從動齒輪,裝在機油泵體內,泵體固定在機體前端。
內嚙合齒輪式機油泵的結構 轉子式機油泵轉子式機油泵的內轉子固定在主動軸上,外轉子在油泵殼體內,可自由轉動,兩者之間有一定偏心距。當內轉子旋轉時,帶動外轉子旋轉。轉子齒形齒廓設計得使轉子轉到任何角度時,內外轉子每個齒的齒廓線上總能互相成點接觸。這樣,內外轉子間便形成四個工作腔。某一工作腔從進油孔轉過時容積都增大,產生真空,機油便經進油孔吸入。轉子繼續旋轉,當該工作腔與出油孔相通時,腔內容積減小,油壓升高,機油經出油孔壓出。
轉子式機油泵結構緊湊,吸油真空度較高,泵油量較大,且供油均勻。當機油泵安裝在曲軸箱外且位置較高時,用此種油泵較為合適。
轉子式機油泵的工作原理安 全 閥機油泵必須在發動機各種轉速下都能供給足夠數量的機油,以維持足夠的機油壓力,保證發動機的潤滑。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