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K5 PHEV上市 純電續航達75km起亞發展歷史介紹
起亞K5 PHEV上市純電續航75km:外觀
大岳起亞K5 PHEV于2017年6月在2017年深港澳車展發布。時隔一年多,這款車終于要投放市場了。新車在普通版的基礎上,前臉增加了主動開閉式進氣格柵,同時在左前翼子板上增加了充電接口。為了表明新能源汽車的身份,“ECO plug-in”標志也被貼在車身的許多部位。
起亞K5 PHEV上市純電動續航75km:內飾
內飾部分,起亞K5插電式混動車型也懶得在常規車型上做視覺上的改變,所以沒有太多亮點可提。但作為一款新能源車型,該車在8英寸中控液晶屏上增加了能耗、能量流向、ECO駕駛水平等信息。
新車的內飾和普通車型一樣。作為新能源車型,其8英寸中控液晶屏搭載智能互聯技術,涵蓋時事智能導航、語音交互識別、各種娛樂資訊、UVO遙控系統等,以及能耗、能量流、eco駕駛水平等信息。配置上還配備了前防撞鋪墊系統(FCA)、智能自適應巡航系統(SCC)、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等科技配置。
起亞K5 PHEV上市純電動續航75km:動力
新車的動力系統將搭載由2.0L阿特金森循環自然吸氣發動機、電機和電池組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2.0L發動機最大功率114kW(156 hp),電動機最大功率50kW(68 hp),電池組容量約12.9kWh,匹配6速自動變速箱。純電動模式下,新車續航里程可達75km,百公里綜合油耗1.3L,比汽油版2.0L低82%
起亞K5 PHEV純電續航75km:發展歷程
起亞汽車成立于1944年12月,前身為慶尚精密工業,位于首爾永登浦區,朝鮮戰爭期間遷至釜山。第一,是手工制作自動駕駛零件的小廠。1952年3月,韓國第一輛名為“三千英里”的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完成,公司更名為起亞工業。1996年10月,起亞制造出C-100摩托車,韓國的摩托車產業由此誕生。1962年,還推出了小型貨車K360。從此起亞走上了汽車制造的道路。三輪汽車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73年,總銷量為25000輛。摩托車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81年。
1997年,起亞服務公司成立,首先確保了已廣泛銷售的三輪卡車的供應,并有意開發四輪車。畢竟,這是公司發展壯大的唯一途徑。
同年,起亞推出了四輪貨車Titan(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由于當時韓國經濟發展迅速,這種輕型多功能車在剛創業的小公司和個體戶中很受歡迎,銷量上升很快。泰坦牌四輪車在韓國隨處可見,泰坦幾乎成了代表所有卡車的通用名稱。
1973年起亞在韓國生產了第一臺汽油機,1974年10月在韓國生產了第一臺搭載汽油機的乘用車Brisa。此后,起亞順應世界車廠發展方向,涉足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布里薩汽車也成為韓國出口的第一款汽車,出口中東。1976年,起亞合并了亞洲汽車工廠,并于1978年在韓國生產了第一臺柴油發動機。
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當時起亞生產的汽車仍然存在明顯的缺陷。此外,由于對新車型的開發和設計存在疑慮,公司決定首先借鑒國外旅行車型的成功經驗。于是在1979年,起亞汽車仿制了法國標致的604轎車,在意大利組裝了菲亞特的132轎車。為了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起亞RD中心于1984年正式成立,肩負起亞的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設計任務,為起亞未來豐富完善的整車體系和先進的科技含量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堅定了起亞“走自己的路”的決心。
1998年,起亞被韓國政府指定為廂式貨車制造商,之后經過發展變化成為轎車、卡車、廂式貨車的生產體系。
1986年7月,起亞汽車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簽訂了產權合作協議,將起亞汽車公司10%的股權讓給福特汽車公司。此外,起亞汽車8%的股權由馬自達持有,2%由伊藤洋行持有,因此國際跨國公司占有起亞汽車20%的股權。
合作伙伴關系是起亞汽車楓葉項目的必要組成部分,這是起亞汽車發展海外業務的宏偉計劃的代號。作為這個項目的成果,與福特和馬自達汽車公司合作四年半開發的微型車Pride(驕傲)于1987年1月上市。1988年,犀牛和貿易貨車從工廠交付,這表明該公司在大力發展汽車的同時,仍然非常重視貨車的生產。1989年7月,起亞在東京成立研究所,4個月后,起亞經濟研究中心也宣告成立。
20世紀(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90年代,起亞經歷了一次重大變革。1990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為起亞汽車株式會社起亞汽車株式會社,隨后雅山灣工廠落成。
之后,Potentia、Sephina、SPORTAGE(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車型相繼出現,起亞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1992年,起亞成立了美國子公司起亞摩爾斯美國(Kia Moors America),1993年,隨著塞菲亞汽車的推出,開始了在歐洲的運營。起亞的汽車產品低價出口到世界各地。1996年,起亞汽車銷售45.8萬輛,出口25.2萬輛,占總量的55%。
1994年,起亞慶祝成立50周年,但公司經營存疑,發展前景堪憂。起亞在中國和北美這兩個最大市場的銷售業績一直在下滑,起亞研發中心也因為財務上的疑慮而不允許倒閉。1996年,起亞公司做出決定,購買英國路特斯公司小型跑車Elan的生產權,起亞自行對該車進行改裝,以適應當年的客戶群。可惜這輛漂亮的車胎死腹中,還沒生產幾輛就擱淺了。
1997年,在繁榮時期,由于重視開發海外市場,僅在歐洲就設立了26家汽車進口公司和28家子公司。他們的業務涉及冶金、建筑和其他領域,快速擴張使企業負債累累。一旦外部經濟動蕩,立即造成企業經營狀況一落千丈。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引發韓國金融危機,使起亞汽車的投資失去償還能力。起亞汽車進入清算,在瀕臨破產的時候,韓國政府出面,指示現代收購起亞汽車。1998年,起亞汽車與韓國最大的汽車公司——現代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并于2000年與現代汽車公司共同成立了現代起亞汽車集團。該集團包括現代汽車、起亞汽車和現代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與集團產業相關的19家核心企業。在市場上,起亞和現代作為兩家公司獨立運營。
注入新的資金和管理方式后,起亞改變了原有的成熟形象,公司朝著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1999年Rio車型的發布,2001年SPORTAGE參加巴黎-達喀爾拉力賽,起亞老虎棒球隊的成立,標志著起亞汽車煥然一新,遠艦(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嘉年華(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索蘭托(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等車型讓起亞更具活力。起亞在2002年生產了第1000萬輛汽車。2004年,起亞斯洛伐克工廠開工建設,2006年,宣布在美國建設生產線。2007年,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生產集團。
2007年12月8日,備受關注的東風大岳起亞第二工廠在江蘇鹽城正式投產。第二工廠位于江蘇省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設計產能30萬輛,規劃總投資約68億元。全廠配備沖壓、焊接、涂裝、總裝、發動機車間等整車生產設施。預計到2010年,東風大岳起亞總產能將達到43萬輛(第一工廠13萬輛,第二工廠30萬輛),成為擁有7款車型的現代化綜合性乘用車制造商,占中國乘用車市場的4%。
2005年10月28日,大岳東風起亞第二工廠在鹽城正式奠基,這成為企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由此開始了第二工廠的有序建設。2007年3月1日,二廠發動機車間率先量產;4月15日,第二工廠首次進入生產流程;12月8日,第二工廠正式投產。一路走來,我們見證了它一步步激動人心的成長,也期待著它無限的前景。
作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汽車工廠,東風大岳起亞二廠的生產線采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柔性生產模式,一條生產線可以生產多種車型。同時,二廠各車間自動化率很高,計算機系統將得到廣泛應用。除了某些類型的工作必須人工完成外,其他基本操作都將實現自動化。另外,二廠生產線設備全部通過國際招標采購,兼顧了成本調整因素,同時保證了生產技術的先進性。車間之間、各車間內設施的合理布局,也會讓二廠成為一個和諧的、更人性化的工廠。
看了小編汽車的簡介,朋友們對起亞K5 PHEV純電續航75km這個問題有必要了解嗎?那么,你的朋友們喜歡今天小編汽車為你的朋友們介紹的內容知識嗎?小編認為這些內容知識伙伴需要有很好的理解,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最后,希望小編汽車的簡單介紹能為朋友們排憂解難。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