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帶來的興奮、恐慌,以及如何影響汽車業?
ChatGPT的意義不亞于PC和互聯網誕生。那么,它到底能帶來什么積極影響?
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迭代都會引起人類的興奮與恐慌。
就比如突然火出圈的ChatGPT,給忽起忽落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賽道又打了一針強心劑。
這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與人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并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務。
如何影響汽車業?
毋庸置疑,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對于文化、藝術、傳媒行業的沖擊是肉眼可見的——我們姑且不論它的創造性、個性化以及倫理性,然而,當它落地到實體經濟中,又有何影響力?
從目前來看,AIGC的成長能力則的確有助于制造業的進一步數智化。
騰訊研究院發布的《AIGC發展趨勢報告2023: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時代》稱,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基于AIGC技術的合成數據(synthetic data)迎來重大發展,合成數據將助力破解AI“深水區”的數據難題。
目前,合成數據正迅速向交通、金融、醫療、零售、工業等諸多產業領域拓展應用,幫助破解產業互聯網應用中的數據難題。
從汽車行業來看,AI的首要戰場其實是自動駕駛賽道——在法律法規尚未完全放開的當下,我們更傾向于稱之為智能駕駛。
智能駕駛的訴求包括,聚焦艙內服務的駕駛員監控系統、視覺互動系統、乘客監控系統、生物認證、艙內智能悅動(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盲區搜索監測等一系列解決方案,不斷進化的AIGC有望一試身手。
比如,騰訊自動駕駛團隊研發的仿真系統TAD SIM已經可以自動生成各種交通場景數據,助力自動駕駛系統測試、開發。
毫末智行也在今年1月打出了ChatGPT概念,屬于意識上領先了半步,具體能做到哪一步尚須觀察。
AIGC對汽車業的另一重影響也許是觀念上的改變。2020年至今,汽車營銷業態有了巨大的轉變。從受疫情影響,線下銷售轉為線上直播,再到去年主動搭上元宇宙、數字人概念,可以說,車企從被動參與到主動擁抱科技賦能,漸漸摸到了新門道。
單單是過去一年,“虛擬人”就成為汽車營銷的新熱點。從廣汽、上汽、大眾、奔馳到奇瑞,無論是中國本土公司還是跨國公司,都相繼加入了“虛擬人”汽車營銷。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虛擬人”會與智能汽車有更多的連接。
然而,目前定性ChatGPT們對汽車業翻天覆地的影響可能還為時尚早。
我們多少也會記得,區塊鏈大火的那幾年,包括寶馬、福特、通用汽車、雷諾以及博世等零部件商,聯合ConsenSys、IOTA、IBM和埃森哲等巨頭聯手組建MOBI聯盟,野心勃勃地想要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業態。
然而,幾年時間過去,并無驚天動地的消息傳出。因此,這也有可能是一場泡沫——當所有人蜂擁而至的時候,正是泡沫最大化的時候。這是互聯網世界經久不衰的真理。
此外重要的一點,AIGC模型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算力,碳排放量驚人。
單一機器學習模型訓練所產生的碳排放,相當于普通汽車壽命期內碳排放量的5倍。
這與當下全球力推的“雙碳”共識又背道而馳。
由是看來,長征路上要解決的難題還很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