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涉水后的影響 涉水時如何正確駕駛?
涉水時如何正確駕駛?
你應該減速或停下來觀察。
當汽車行駛時,它與有水的路面相遇。只要水位達到保險杠或輪胎的三分之二,涉水就會有危險。車速快會增加車的實際水深,導致雨水從機艙或底盤進入駕駛室。避免逆著波浪推手推車。如果通過觀察發現水位高,要盡量繞開,不要強行通過。
2.不停車,不換擋,不回收油門。
汽車涉水時,除了保持低速,還需要盡量不停車、不換擋、不收回油門、不加速。你應該低速檔中高油門勻速通過,而不是濺起大浪或者快速潑水。
汽車被水淹了,所以不能馬上發動。
應盡快采取措施,將汽車拖至水少的安全地點。發動機進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水可以通過空氣濾清器濾芯從進氣門進入,然后通過進氣管進入氣缸體。此時不要試圖再次啟動發動機,否則很可能造成發動機曲軸、連桿等重要零件的變形,導致汽車發動機抖動,甚至零件斷裂。水中死火很可能導致水進入發動機。死火后只能掛空擋拖車進修理廠清洗。
4.涉水后,及時去除剎車片上的水分。
尤其是鼓式剎車的汽車,否則汽車涉水后會失去剎車,造成嚴重的危險或事故。具體操作是:低速行駛時,踩油門,輕踩剎車。雙腳都不會用的人可以多次踩剎車。這個時候注意速度。如此反復,制動鼓和剎車片摩擦產生的熱能蒸發排水。
涉水如何避免四種損失?
涉水時不要慌張,以免損害身體健康。
據保險專家介紹,汽車被淹的情況很少見,所以很多車主并不處理,甚至恐慌。如果汽車在城市道路上或隧道、立交橋下被淹起火,車主最好待在車內,并呼救。因為在這些區域,不可避免的會有沒有蓋好的下水道井口,各種尖銳的障礙物,四處游動的有害動物,遇到任何一個都很麻煩。所以在水下情況不明的情況下涉水是極其不明智的。
如果車在野外被淹,里面的人應該不會太害怕。大多數情況下,車是低著頭沉入水中的,車里的人可以躲在車尾。同時,車內沒有裝滿水,很難打開車門;車里的人可以等水慢慢灌滿車后再開門逃生。如果水太深,車上的人最好先吸一口氣,在漂浮過程中再慢慢吐出來,以免傷肺。
車輛涉水時注意這一常識,以免健康受損。
2.扣好車牌,小心點。
是有車牌的車的身份證。如果車牌丟了,就麻煩大了。但在積水中行駛時,車牌會被水流左右晃動,很容易被沖走。每次大面積被淹,都會有一批車主丟了車牌,極其尷尬。
其實避免這樣的麻煩很簡單。開始加固車牌。最好安裝一個車牌框,多加幾個螺絲固定車牌。其次,在積水中行駛時,注意不要開得太快,以免水沖走車牌。
然而,為了避免汽車損壞,深水
不是汽車潛艇,水是汽車的天敵。
如果汽車管路電路被水損壞,就要更換零件;如果汽車排氣管繞過發動機,可能會傷到汽車的心臟。
大多數情況下
如果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進了深水區,車子熄火了,那就不要再啟動了,因為這個時候車子很可能發動機進水了,一點火發動機就會熄火。正確的做法是趕緊下車,確認排氣管是否進水。如果有,趕緊找個拖車。
為了避免這種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開車小心,不要進水。
4.購買足夠的保險,避免經濟損失。
開車買保險是常識;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沒有人完全理解的常識,就是汽車涉水損壞,保險公司不一定能賠償。
大多數情況下,車損險包含一些涉水內容,但賠償范圍只是車輛靜止進水,發動機沒有損壞時,對電路和管路的賠償以及發動機的清洗費用。如果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在水中損壞,保險公司將免除責任。
如果使用完整的涉水保障,則需要購買額外的涉水保險。但是很多車主并不知道涉水保險公司在行駛過程中是免責的;不清楚有沒有這種保險,所以車輛涉水損壞往往得不到賠償。
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主險有沒有涉水險,能不能買涉水險;涉水險的附加費用大多是車險的5%左右,但車輛一旦涉水受損,維修費用至少要一萬。所以車主朋友最好買足保險,不要省錢吃大虧。
好了,今天修車系列的朋友們介紹的汽車涉水的影響就這些了。不知道大家聽完修車系列后對汽車涉水的影響有沒有進一步的認識。希望《汽車維修》編輯的內容介紹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識,那就關注這個網站,汽車保養編輯在這里等你!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9.88萬元起售 帝豪L HiP冠軍版最高優惠1.4萬元 續航1300km
- 2每日車聞:油價又降了/全新凱美瑞即將亮相/Model Y即將漲價
- 3深藍S7i/SL03i上市 搭載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 4添越長軸距MULLINER版將在廣州車展亮相 配備航空級座椅
- 5售價11.99萬元起 風行雷霆410續航版車型上市
- 6理想MEGA更多信息公布 風阻系數0.215Cd 軸距3米3 續航超700km
- 7試駕合創V09 “MPV界卷王”靠什么挑戰騰勢D9銷量王座?
相關閱讀點擊加載更多亚洲五月激情在线 | 亚洲天堂在线看片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欧美偷国产精品三区 | - 2每日車聞:油價又降了/全新凱美瑞即將亮相/Model Y即將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