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桿設計在不同類型發動機中的差異是什么
連桿設計在不同類型發動機中存在諸多差異。
材料選擇上有不同考量。像奔馳R30為提高性能和燃油效率,曲軸連桿可能采用更輕且高強度材料;而R35這類高功率車型,其曲軸連桿更注重堅固耐用,以應對高功率和扭矩要求。常用的連桿材料有鑄鋼、鍛鋼和鋁合金等。鑄鋼連桿成本低但強度和韌性一般,鍛鋼連桿強度和韌性高但成本高,鋁合金連桿輕量化效果好,不過強度和韌性較差,適用于低功率發動機 。
尺寸和重量方面有別。例如大眾旗下1.8TSI和2.0TSI發動機,2.0TSI的連桿比1.8TSI的連桿有所縮短,曲軸半徑加大,以此增加排氣量。而且汽車發動機因需求扭矩大,曲軸連桿比摩托車長2到5公分,畢竟摩托車發動機常見單缸、雙缸等,汽車發動機多是四缸、六缸甚至八缸,摩托車發動機轉速較高,像川崎ninja400的紅線轉速為12000轉,大眾捷達的紅線轉速僅為6000轉。
V型發動機連桿安裝形式不同,結構有差異。并列連桿,兩個相同連桿一前一后并列安裝在同一個曲柄銷上,結構與直列發動機基本相同,只是大頭寬度稍小,優點是前后連桿通用,左右兩列氣缸活塞運動規律相同,但兩列氣缸沿曲軸縱向須錯開,增加曲軸和發動機長度。主副連桿,副連桿通過銷軸鉸接在主連桿體或主連桿蓋上,一列裝主連桿,另一列裝副連桿,主副連桿不能互換,副連桿對主連桿有附加彎矩,兩列氣缸中活塞運動規律和上止點位置不同,但兩列氣缸不需要錯開,不會增加發動機長度。叉形連桿,一列氣缸連桿大頭為叉形,另一列的內連桿大頭寬度較小,優點是兩列氣缸活塞運動規律相同且無需錯開,不過叉形連桿大頭結構復雜,制造困難,維修不便,大頭剛度較差 。
連桿機構類型不同設計有差異。整體式連桿機構連桿體與連桿軸承蓋一體鑄造,成本低,在經濟型汽車廣泛應用,但強度低,不適合高轉速或高負荷發動機。分離式連桿機構連桿體與軸承蓋分開制造,通過螺栓連接,強度和剛度高,適用于高性能或高負荷發動機,但制造成本和維修成本高。活塞銷連桿機構結構簡單、重量輕,能提高發動機響應速度,但強度低,不適用于高負荷或高轉速發動機。H型連桿機構連桿體呈H形,強度和剛度高,適用于高轉速和高負荷發動機,但制造成本高、重量相對較重。叉桿連桿機構連桿體與活塞銷通過叉桿連接,強度和剛度高且減輕重量,常用于賽車發動機和高性能發動機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