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震原理是什么
汽車減震原理主要基于減震器與彈性元件的協同運作。當車架(或車身)和車橋因路面沖擊產生相對運動時,減震器內活塞上下移動,腔內油液在不同孔隙間反復流動,油液與孔壁的摩擦以及分子間內摩擦形成阻尼力,將震動能量轉化為熱能散發。在不同行程階段,減震器通過調節阻尼力,與彈性元件配合,實現緩和沖擊與快速減震,提升行駛平順性。
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彈性元件在受到沖擊時會產生震動,就如同平靜的湖面投入一顆石子,泛起層層漣漪。而減震器此時就如同那能讓湖面迅速恢復平靜的力量。
汽車懸架系統大多采用液力減震器。當汽車行駛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車架(或車身)和車橋間出現震動并產生相對運動時,減震器內的活塞會隨之上下移動。這就像是一個勤勞的“搬運工”,而減震器腔內的油液就如同被搬運的“貨物”,反復從一個腔經過不同孔隙流入另一個腔。在這個過程中,孔壁與油液間的摩擦以及油液分子間的內摩擦,就像一雙雙無形的手,形成了阻尼力。這種阻尼力能夠有效地將汽車震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油液的熱能,然后這些熱能再由減震器吸收并散發到大氣之中,如同熱量在空氣中漸漸消散。
并且,在油液通道截面等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阻尼力會隨著車架與車橋(或車輪)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而增減,同時還與油液的粘度有關。這就好比是一條道路,當車輛行駛速度變化時,受到的阻力也會相應改變,而油液的粘度就如同道路的材質,不同的材質對車輛行駛的影響也不同。
此外,減震器在不同的行程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在壓縮行程時,減震器的阻尼力較小。這是因為此時需要充分發揮彈性元件的彈性作用,讓彈性元件像一個柔軟的彈簧床一樣,先緩沖吸收來自路面的沖擊,減輕車輛受到的震動。而在懸架伸張行程中,減震器的阻尼力就會增大。這時候它要像一個果斷的“剎車手”,迅速抑制彈簧的反彈震蕩,讓車輛盡快恢復平穩。當車橋(或車輪)與車架間的相對速度過大時,減震器又如同一個智能的“調節器”,能夠自動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保持在一定限度內,避免車輛承受過大的沖擊載荷,保護車輛的各個部件。
總之,汽車減震系統是一個精妙的設計。減震器與彈性元件緊密配合,在不同的工況下發揮各自的作用,通過一系列復雜而又有序的運作,有效地將路面沖擊帶來的震動轉化、吸收和控制,讓我們在車內能夠享受到更加平穩、舒適的駕乘體驗,使汽車能夠在各種路況下都能穩健前行。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