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汽車機油粘度
選擇汽車機油粘度,需綜合車系、發動機狀況、環境溫度、駕駛習慣以及機油認證標準等多方面因素。一般來說,新車發動機內部零件間隙小,像日韓系新車可選 20 粘度機油,德系新車選 30 粘度;老車零件間隙大,10 萬公里以上的日韓系車可選 30 粘度,德系車選 40 粘度。溫度方面,夏季選高粘度,冬季選低粘度。駕駛習慣激烈選高粘度,溫和則選偏低粘度,同時參考機油認證標準,如此才能選出適配的機油粘度。
不同車系在機油粘度的選擇上有著各自的特點。日韓系車發動機內部設計較為精密,新車時內部零件間隙較小,通常 20 粘度的機油,如 0W - 20 或 5W - 20 就能滿足潤滑需求,讓發動機順暢運轉,還能降低油耗。隨著車輛行駛里程增加,零件間隙逐漸變大,超過 10 萬公里后,選擇 30 粘度的機油更為合適,能更好地保證潤滑效果。德系車發動機的工作溫度較高,對機油的耐高溫性能要求高。新車建議使用 5W - 30 或 0W - 30 的機油,當車輛行駛一定里程,零件磨損導致間隙增大后,40 粘度的機油,像 0W - 40 或 5W - 40 可以提供更可靠的保護。
發動機的實際狀況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新車發動機內部零件嶄新,間隙均勻,需要低粘度機油來保證良好的流動性,減少發動機運轉時的阻力。而老舊車輛由于長期使用,零件磨損較大,間隙增大,高粘度機油才能更好地填充間隙,形成有效的油膜,保護發動機部件,減少磨損。
環境溫度對機油粘度影響顯著。冬季氣溫低,機油粘度會增大,若選擇高粘度機油,可能導致冷啟動困難,發動機運轉不暢。所以冬季建議使用低溫流動性好的低粘度機油,如 0W、5W 等開頭的機油。夏季氣溫高,發動機溫度也隨之升高,此時高粘度機油能更好地保持油膜厚度,確保發動機正常運轉,像 30、40 等粘度的夏季機油更為適宜。
駕駛習慣同樣不可忽視。經常激烈駕駛、高轉速起步的車主,發動機內部部件承受的壓力更大、摩擦更劇烈,需要高粘度機油來提供更強的保護和潤滑。而日常溫和駕駛、用于通勤的車輛,發動機工作相對平穩,選擇偏低粘度的機油就能滿足需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燃油。
機油認證標準為我們選擇機油提供了參考依據。常見的 API(美國石油協會)標準覆蓋面廣,較為基礎;歐洲 ACEA 標準更為嚴格。如果選擇符合歐標認證的機油,可以適當考慮偏低的粘度,因為其在保證潤滑效果的同時,對機油性能要求更嚴格,低粘度也能達到不錯的使用效果。
總之,選擇汽車機油粘度是個綜合考量的過程,只有充分考慮車系、發動機狀況、環境溫度、駕駛習慣以及機油認證標準等因素,才能為愛車挑選出最合適的機油粘度,讓發動機保持良好狀態,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