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分級標準是什么
機油分級標準依靠質量等級和粘度等級來劃分。質量等級采用美國石油協會(API)制定的標準,“S”開頭系列用于汽油發動機,“C”開頭系列用于柴油發動機,“S”“C”并存則為汽/柴通用型,且字母越靠后質量越高。粘度等級采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等級劃分,如“10W - 40” ,W前數字越小低溫啟動性越好,W后數字越大高溫穩定性越好。
先來說說質量等級。API制定的這一標準,在業內有著極高的權威性 。在汽油發動機用油的“S”系列中,從SA到SN,每一個后續的規格都代表著性能的提升。早期的SA、SB等規格,是比較基礎的產品,能提供基本的潤滑保護。隨著技術發展和發動機性能提升,后面的SG、SH等,在清潔能力、抗磨損性能等方面都有顯著進步。到了如今的SN級,已然是高品質的代表,能為發動機提供卓越的保護,適應各種復雜工況。
柴油發動機用油的“C”系列同樣如此,從CA到CI - 4,字母越靠后,質量等級越高,能夠滿足柴油發動機在不同負載和環境下的需求。而汽/柴通用型機油,為那些需要兼顧汽油和柴油發動機使用的場景提供了便利,它整合了兩種發動機用油的特性,滿足多樣化需求。
再聊聊粘度等級。以“10W - 40”為例,“W”的含義十分關鍵,它代表著冬天。當冬季來臨,低溫會影響機油的流動性,而W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在低溫環境下的流動性越好,車輛在寒冷天氣下就能更輕松地啟動。W后面的數字,比如這里的40,則關乎高溫穩定性能。在炎熱的夏天或者發動機長時間高負荷運轉時,較大的數字意味著機油能更好地保持粘度,維持良好的潤滑效果,保護發動機部件正常運轉。
總之,機油分級標準中的質量等級和粘度等級,從不同角度為發動機提供適配的保護。質量等級保障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的性能和壽命,粘度等級則根據不同氣候條件和使用場景,確保機油能正常發揮潤滑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守護發動機的穩定運行。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粵公網安備 4401060200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