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F1賽車新規:戰車更寬更低更快
【太平洋汽車網 賽事頻道】2017賽季F1戰車規格指引的變化,預示著逐鹿之旅會有不少變化,這不僅是視覺上戰車外形的不同,還涉及到更為縝密的空氣動力學和機械工程學造詣對圈速產生的影響。
每圈削掉5秒,這是2017賽季F1戰車新規對其性能的期望值,比以往寬得多的倍耐力輪胎成為必需品——前胎寬度增至305mm(增幅60mm),后胎寬度增至405mm(增幅80mm),加上空氣動力學部件上的大幅改動,這個目標從理論層面上是可以被實現的。
● 前翼
前翼是賽車接觸空氣的第一個表面,其物理構造的重要性是所有車身表面中最高的,若置之不理,高速轉動的輪胎會給開輪賽車提供40%的阻力。2017賽季F1戰車新規
由于賽車的輪距增至2000mm(增幅200mm),前翼寬度也隨之增至1800mm(增幅150mm),鼻椎長度增至1050mm(增幅200mm)。翼面構造也得到了優化,前緣刀刃不再與行進方向垂直,而是允許有一定傾角。
● 側箱導流板
2009-2014年間,F1賽車的設計規則走向就是如何降低下壓力、降低過彎速度、增加安全性。安全性并未得到顯著提升,比賽變得沉悶卻是必然事件,這似乎有點對不起“地球最快”的方程式賽車稱號了。
上圖為2003/2004賽季的經典側箱導流板設計。2017賽季賽車將恢復類似的設計,讓車身下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對圈速有益無害。
● Plank
首先,下圖的Plank條在2017賽季中被縮短,也即是原本距離前輪軸線的330mm如今成了430mm。Plank一般用木頭做成,包裹5mm金屬,如果一場比賽下來Plank的損耗超過1mm就會被強制退賽。Plank除了用于設定賽車底盤和地面距離的底線之外,還能在與地摩擦時讓火花四濺。
● 尾翼
此外,新車也將得到更低矮(800mm)更寬大(1050mm)的尾翼,與更大的車身導流板一同創造地面效應,刷新圈速。
此外,由于車身的數個部件被加大尺寸,正賽最大載油量也增至105kg(增幅5kg),2017賽季F1賽車的總重將增加22kg。這并不影響5秒的目標,畢竟F1早已進入玩空氣動力學藝術而非減重和增馬力的階段了。(編譯: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 原文:motor1.com)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